指向深度学习的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策略

|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数学概念是数学学科的基础内容,也是学生发展数学思维能力的支撑。传统的小学数学概念课堂存在浅层学习问题,如学生缺乏学习积极性、被动学习数学概念等。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无法有效理解、掌握、运用数学概念,同时不利于发展批判性思维、创新思维能力等。为了弥补传统教学不足,教师应进行指向深度学习的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策略研究,在研究过程中以学生为本,以数学概念为基础,沿着“概念引入—概念建立—概念巩固”的路径,应用适宜的策略,引导学生发挥自主性,逐步探究,理解、掌握、运用概念,实现深度学习目标,增强概念学习效果。鉴于此,文章将以概念教学路径为重点,详细论述指向深度学习的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
深度学习;
概念教学;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1737(2023)14-0049-03

引  言

深度学习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建立已有经验与新知识联系,综合运用,解决问题,转化知识为能力,增强反思批判能力、问题解决能力、抽象概括能力等的学习过程[1]。深度学习的过程正是学生从知识学习到观念建构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会在教师引导下进行多元表征,有效解决问题,扎实掌握基础知识,获取数学思想方法,积累活动经验,提升学科能力。众所周知,数学概念是数学学科的基础内容,是学科育人的载体。在学科育人背景下,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度学习数学概念,借此获得多元发展。

一、概念引入,乐于学习概念

(一)利用问题,引入概念

思维是学生进行深度学习的支撑。有效的问题可以让学生产生思维积极性,主动探究。通过探究问题,学生可以初步地认知学习内容。对此,教师可以根据概念内容,设计、提出相关问题,引入概念,同时调动学生思维积极性。

例如,在“找质数”这节课上,教师直接发问:“每个数都有对应的因数。那么,每个数对应的因数有多少个?能否根据因数的数量对数进行分类?”在本节课之前,学生学习了因数的相关内容。在了解问题内容后,学生会产生思维积极性,自觉回忆因数内容,试着探寻问题答案。在探寻答案的过程中,不少学生遭遇问题,如无法分析出每个数对应的因数个数。面对如此问题,学生“越挫越勇”,探究欲高涨。于是,教师引出本节课的数学概念——质数,并和学生一起探究问题。学生则迁移已有数学认知——因数,跟随教师的“脚步”,探究质数。如此一来,学生既可以调动思维积极性,又可以发现知识关联点,进行深入探究。

(二)创设情境,引入概念

深度学习下的情境指向结合真实生活的学习情境[2]。有效的数学情境可以使学生产生熟悉感,自觉探究其中的数学内容。在体验情境时,学生会迁移已有认知,解决真实问题,提高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可以根据数学概念内容,创设真实情境,引入概念。

例如,为创建绿色校园,我校建造了两个花坛(一个是长方形,一个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相同)。在体验校园生活时,学生与两个花坛进行了互动,了解形状,感知大小。立足学生的校园生活经历,教师在“探索活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这节课上,呈现学校的两个花坛的图片。熟悉的生活事物吸引了学生的目光。教师趁机提出问题:“比较一下,这两个花坛哪一个面积大?”在问题的作用下,学生迁移生活经验,给出不同的回答,如“一样大”“长方形的花坛大”“平行四边形的花坛大”。面对不同的回答,学生产生了探究兴趣,想要知道哪个花坛大。教师追问:“比较花坛大小,

实际上是在比较什么?”学生迁移数学认知,纷纷提到“面积”。教师给予赞赏,并发问:“怎样计算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在已有数学认知的支撑下,全体学生说出长方形的面积公式,但没人能说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在如此情况下,学生迫切地想知道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于是,教师和学生一起探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化身为问题解决的主体,继续迁移已有认知,使用不同方法解決问题,增强学习效果。

二、概念建立,深入探究概念

(一)动手操作,建立概念认知

学生在了解数学特征后,会进行归纳,由此总结出数学概念。动手操作是学生透过数学现象,发现数学特征的过程[3]。对此,在进行数学概念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让他们获得发现、归纳数学特征的机会,借此建立概念认知。

例如,在“面的旋转”这节课上,教师以圆柱的特征、圆锥的特征为重点,组织动手操作活动。以圆柱的特征为例,教师向学生提出任务:“和小组成员合作,看一看、摸一摸,试着总结圆柱的特征”。在此任务的作用下,学生进行模型表征,或看或摸,直观地发现圆柱的不同特征,就此与小组成员进行交流,总结出圆柱的特征,如“圆柱有两个底面和一个曲面”,“圆柱上下的两个底面一样大”。

立足学生的发现,教师初次概述圆柱的底面和侧面概念。之后,教师围绕圆柱的底面和侧面,继续组织操作活动。如教师要求学生沿着圆柱的上下底面与侧面的连接处进行剪切,观察得到的图形。学生边操作边观察,有所发现,如“圆柱的侧面是一个长方形”“圆柱的侧面长和上底、下底面的周长一样”等。立足于此,教师为各个小组成员粗细、高低不同的圆柱模型,引导他们观察。此时,教师提出问题:“圆柱的粗细和什么有关系?圆柱的高矮和什么有关系?”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观察,细心对比,直观地发现影响圆柱粗细、高矮的因素,踊跃作答。如有学生提道:“上下底面的大小决定圆柱的粗细,侧面高决定圆柱的高矮”。基于此,教师鼓励学生动手操作,用不同大小的纸张卷成圆柱,不断调整“大小”,由此验证结果。经过一番操作,学生肯定了“上下底面的大小决定圆柱的粗细,侧面高决定圆柱的高矮”。立足于此,教师介绍圆柱的高。之后,教师按照如上方式引导学生操作,探究圆柱高的特征。

在这样不断操作的过程中,学生进行直观表征,切实发挥了形象思维作用,从直观的数学现象中抽象出数学特征,一步步归纳出数学概念,建立深刻认知。学生因此获取了数学学习方法——数形结合,同时锻炼了操作能力、抽象能力、思维能力等。

(二)正反对比,认知概念本质

对比是学生深入探究,发现知识点本质的重要方式。在进行对比时,学生会发挥批判思维作用,同时迁移已有认知,通过分析、总结,发现本质特征,掌握概念本质。掌握知识本质是深度学习的特征之一。众所周知,正反例是学生进行对比的“对象”。所以,在数学概念课堂上,教师可以立足学生的概念认知情况,及时呈现正反例,引导学生对比。

例如,在“认识底和高”这节课上,学生体验诸多活动,逐步了解了三角形的高。立足学生的认知情况,教师先在交互式电子白板上呈现正反例子,如图1所示。

接着,教师引导学生判断图中的三角形的高是否正确。学生纷纷迁移课堂认知,联想三角形高的特征,做出判断。不少学生不知道第三个三角形(第二行左一)中的高是否正确。面对此情况,教师鼓励学生进行小组交流。有组员彰显自身优点,做出正确判断,并认真说明,如“三角形的高是从一个顶点出发,向对边做的垂线。第三个三角形中的垂线,没有从顶点出发。”经过如此对比,学生把握关键信息——顶点、对边、垂线,认知三角形高的本质特征。之后,教师按照如上方式,呈现其他正反例子,如图2所示。

教师鼓励学生判断CD是否是三角形ABC的高。在进行判断时,学生联想关键信息,给出肯定答案。基于此,教师引导学生概述三角形的高。学生提到“从三角形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或对边所在的直线)作垂线,顶点和垂足间的线段叫作高”。同时,学生重点介绍“顶点”“对边或对边所在直线”“垂线”“线段”等。

由此可见,经过一次次对比,学生反复迁移数学认知,作出判断,由此把握数学概念的本质特征,掌握数学概念本质。同时,学生因此拓展学习深度,锻炼数学运用能力、批判思维能力、归纳总结能力等。

三、概念巩固,加深概念理解

(一)梳理学习过程

梳理学习过程其实是学生形成知识网络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会把握知识点间的联系,获取数学思想方法,建立深刻认知。思维导图是学生梳理学习过程的“工具”。在数学概念课堂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制作思维导图,梳理概念学习过程。

例如,在“圆的面积”这节课上,教师鼓励学生动手操作,经历圆的面积探究过程。学生因此掌握了圆的面积公式,体会了转化法、极限思想。基于此,教师在概念巩固阶段,提出任务:“请大家回顾圆面积公式的探究过程,制作思维导图,展现具体的探究过程及相关的方法、结论。”

在了解任务内容后,学生开动脑筋,回顾课堂学习过程,在脑海中描绘转化圆的场景,由此制作思维导图。大部分学生认真描绘转化圆为近似长方形的这一过程。同时,学生总结极限思想和转化法。在完成思维导图后,学生主动和小组成员共享作品,互相评价。有组员描述推导圆的面积公式的过程及其中蕴含的思想方法。经过一番梳理,大部分学生查漏补缺,不仅掌握了数学概念,还获取了数学思想方法,有利于做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加深理解。同时,学生因此锻炼了逻辑思维能力、归纳总结能力。

(二)解决数学问题

在进行数学概念教學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概念学习情况,尤其是学生学习差异,设计难度不同的练习题,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学生会依据学情,自选练习题,灵活应用数学概念解决问题,加深理解。

例如,在学生学习“长方体的表面积”后,教师围绕概念内容,分层设计随堂练习。

基础巩固性练习:

这是一个长方体魔术箱(如图3),请问:

它的上下每个面的长是( ),宽是( ),面积是( )。

它的前后每个面的长是( ),宽是( ),面积是( )。

它的左右每个面的长是( ),宽是( ),面积是( )。

如果用一块布恰好可以裹住这个魔术箱。这块布有( )平方厘米。

能力提高性练习:

某游泳馆的游泳池长50 m,宽25 m,深2.2 m。如果为其底部和四壁贴上瓷砖,请问贴瓷砖的面积是多少?如果每块瓷砖是长为0.5 m的正方形。贴满游泳池需要多少块瓷砖?

拓展延伸性练习:

明明用长为2.4 m的铁丝围出一个长方体灯笼框架(接头处不计)。在框架外糊一层纸(上面不糊)。请问需要使用多少平方厘米的纸?

在解答练习题时,学生积极思维,分析问题,联想课堂所学,解决问题。教师则依据学生问题解决情况,有针对性地给予指导。学生通过体验练习活动,查漏补缺,加深了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同时积累了数学应用经验,锻炼了数学运算能力,切实提高了课堂学习质量。

结  语

总而言之,学生深度学习数学概念,可以在理解、掌握、运用概念的同时,发展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基于此,在进行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时,教师可以以学生深度学习为重点,沿着概念引入、概念建立、概念巩固这一路径,结合具体的概念内容,应用适宜的策略,如问题引入概念、情境引入概念、动手操作、正反对比、梳理总结、课堂练习等,让学生产生概念学习兴趣,积极探究,由浅入深地掌握概念本质,同时发展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切实增强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朱彩红.基于深度学习的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研究[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2,7(20):101-102.

张媛媛.小学数学深度学习:从概念理解到课堂实践[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2(11):89-91.

魏彦林.深入浅出 深度学习:小学高年级数学概念教学的创新实践策略分析[J].新课程,2022(21):218-220.

作者简介:黄振文(1973.3-),男,福建邵武人,

任教于福建省邵武市通泰中心小学,一级教师,本科学历,邵武市中小学骨干教师。

猜你喜欢概念教学深度学习教学策略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作文成功之路·小学版(2020年9期)2020-10-28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甘肃教育(2020年14期)2020-09-11写话教学策略初探甘肃教育(2020年4期)2020-09-11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甘肃教育(2020年22期)2020-04-13MOOC与翻转课堂融合的深度学习场域建构新教育时代·教师版(2016年23期)2016-12-06大数据技术在反恐怖主义中的应用展望法制与社会(2016年32期)2016-12-01对初中数学课程概念教学的求真与探微考试周刊(2016年86期)2016-11-11深度学习算法应用于岩石图像处理的可行性研究软件导刊(2016年9期)2016-11-07基于深度卷积网络的人脸年龄分析算法与实现软件工程(2016年8期)2016-10-25漫谈小学数学的概念教学考试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推荐访问:小学数学 指向 深度

【指向深度学习的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策略】相关推荐

述职报告最新推荐

NEW
  • 世界环境日的发言稿通用范文4篇世界环境日的发言稿通用范文篇1敬爱的老师、同学们:早上好!今天我发言的主题是“保护环境,从我做起”。我们生活在当今

  • 小学生我长大了作文600字4篇小学生我长大了作文600字篇1时光在不知不觉地流逝着,小学四年级的学习生活紧张而忙碌着,回忆小学一年级时的时光,和现在有着很大

  • 学民法典心得体会范文5篇学民法典心得体会范文篇16月16日,《求是》杂志发表总书记重要文章《充分认识颁布实施民法典重大意义,依法更好保障人民合法权益》。通过

  • 党支部书记不忘初心党课讲稿5篇党支部书记不忘初心党课讲稿篇1同志们:今天,我们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党日活动,我便以此为题,与大家共同思考如何将

  • 光盘行动倡议书1500字3篇光盘行动倡议书1500字篇1 光盘行动倡议书1500字篇2全县广大干部、各服务行业、全体群众:今天,当我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

  • 三年级端午节的心得感受400字左右范文6篇三年级端午节的心得感受400字左右范文篇1全世界有很多节日,中国有很多传统节日,我的家乡韶关也以其独特的方式过着属

  • 庆祝六一儿童节活动策划方案范文8篇庆祝六一儿童节活动策划方案范文篇1学校通过开展庆祝“六一”系列活动,有利于让同学们度过一个难忘的六一儿童节。一、活动主

  • 新上任的培训机构领导讲话稿3篇新上任的培训机构领导讲话稿篇1老师们,同学们:金秋十月是个收获的季节,更是一个耕耘的季节。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集会举行西南大

  • 开展宗教排查工作报告3篇开展宗教排查工作报告篇1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共**市**区委关于印发的通知》防止宗教极端思想向校园渗透,加强无神论教育,推动中华优

  • “最美退役军人”个人事迹简介7篇“最美退役军人”个人事迹简介篇11996年入伍,1999年退伍,现任xx乡农业科技综合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简要事迹:该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