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六安市提升融入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战略与路径研究

| 来源:网友投稿

王 庭,余佳华,袁金羽

(1.皖西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安徽 六安 237012;
2.皖西学院 环境与旅游学院,安徽 六安 237012;
3.皖西学院 法学院,安徽 六安 237012)

2018年10月,国务院关于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的批复,开启了探索大河流域生态文明建设与生态经济发展的新路径。规划范围包括苏、皖、鲁、豫、鄂 5省的 26个地市和3个 县,其中安徽省境内包括蚌埠、淮南、阜阳、六安等8地市[1]。在此国家发展战略下,沿淮城市需要充分融入经济带发展。六安市作为沿淮大别山革命老区城市,梳理自身发展基础与制约因素,探讨提升融入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的战略与路径,发挥自身优势,推动六安高质量发展,探索一条绿色振兴赶超新路,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一)关于生态经济研究

生态经济一般指在生态系统承载能力范围内,以绿色生产和绿色消费方式为路径,以生态、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性统一为原则,实现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经济形态[2](P336)。20 世纪 60 年代,在能源环境危机与工业经济弊端逐渐暴露的时代背景下,美国经济学家鲍尔丁(K.E.Boulding)提出 “生态经济学” 概念,反思传统经济学基础,从生态的角度破解工业经济的弊端[3](P5)。此后,生态经济学的发展经历了理论批判、外生发展、内生发展阶段[4],涌现出环境经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可持续发展、绿色经济、自然资本、生态经济实践模式、生态经济核算等系列研究领域。我国自1980年提出建立生态经济学以来,历经生态平衡论、生态经济协调论、可持续发展论、新时代绿色发展[5]等发展阶段。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纳入 “五位一体” 总体布局,在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的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近年来,生态安全、生态补偿、生态价值评价、生态系统生产总值等成为生态经济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区域从国家层面拓展到主体功能区、流域、生态保护区、城市等具体空间。

(二)关于淮河生态经济带研究

近年来,对于淮河生态经济带的研究,主要包括如下。

1.关于旅游、物流、产业转型、城市竞争力等领域研究。颜俊等研究淮河生态经济带旅游经济的主要影响因素[6];
王志远测评淮河生态经济带各城市的低碳物流效率[7];
李刚等指出区域经济不断提升,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并建立良好的产业结构体系是改善区域生态效率的关键[8];
李少卫等对沿淮城市综合竞争能力进行评价,整体呈现 “低水平、差距大、不全面” 的特点[9]。

2.关于资源保护利用与生态安全的研究。何如海等对淮河生态经济带21个地级市进行土地生态安全等级划分研究[10];
范金梅等对淮河生态经济带的自然生态环境质量进行评价分析[11];
唐亮等对淮河流域水生态环境进行系统分析,提出建立政府、市场和社会的水资源保护协同机制[12]。

3.关于绿色发展与高质量发展的研究。黄敦平等对淮河生态经济带城市的绿色发展效率进行测度和评价[13],孙久文等分析淮河生态经济带内外发展环境和自身禀赋,提出发展导向、发展动力、经济结构和空间格局的4个转变[14];
任志安等对淮河生态经济带绿色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呈现"东高西低"的空间分异现象[15]。

综上所述,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为生态经济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在淮河生态经济带建设中,相关领域研究日益丰富,但是关于沿淮城市融入生态经济带发展的研究,特别是对六安市的研究成果较少,这与众多沿淮城市绿色赶超工作实践极不相称,亟需加强研究。

六安市作为沿淮重要城市,在提升融入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中,需要深入梳理自身的基础条件和比较优势,分析融入发展存在的主要制约因素,为融合战略及路径选择奠定基础。

(一)六安市融入淮河生态经济带的基础与优势

1.交通基础与区位优势

六安市位于安徽省西部,辖裕安、金安、叶集3区及金寨、霍山、霍邱、舒城4县;
有4条高速公路、5条铁路、7条国道和26条省道纵横境内,公路通车里程25 087公里,为安徽省第1;
有航道22条、航道里程824公里,与合肥市共用新桥国际机场①。作为国家陆路运输枢纽城市,六安市初步形成公路、铁路为骨架,水路、航空为补充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为融入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交通运输保障。同时,六安市作为连接鄂豫皖三省的要冲,是合肥经济圈副中心城市、长三角产业转移辐射城市、大别山沿淮经济区中心城市,具有东接长三角、西连中部地区的区位优势。

2.生态保护与生态优势

六安市在 “十三五” 期间完成人工造林40万亩,森林覆盖率45.51%,作为省内最大的林业基地,拥有1 000多万亩山场。举世闻名的淠史杭水利工程,横跨淮河、长江两大流域,灌溉面积1 000万亩。全市拥有可养水面近400万亩,地表水资源120亿立方米,6大水库积蓄了70亿立方米优质水源 (II类以上)。城镇大气环境质量稳定在二级以上,农村大气环境质量达到一级标准。基于优良的生态环境,六安市荣获国家森林城市、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市、国家园林城市等称号,金寨县为国家生态综合补偿试点县,霍山县为全国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实践创新基地。

3.产业基础与新产业发展

经过多年发展,六安初步形成了铁矿冶金、机械制造、食品加工、服装轻纺、建筑建材、能源电力等重点产业,培育了金寨先进光伏制造、霍邱铁基材料、霍山高端装备基础零部件、舒城电子信息、叶集木材家居、六安汽车零部件等特色产业集群,产业基础不断增强。以明天氢能、应流航空、霍邱钢厂(年产300万吨)等为代表的新能源、航空产业、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从无到有,不断发展。2020年六安市战新产业产值增长20.7%、居全省第6,高新产业增加值增长35.5%、居全省第1,新产业发展速度不断加快。

4.资源基础与资源开发

六安物产资源丰富,钼矿储量亚洲第1、铁矿储量华东区第1,拥有耕地790万亩及林地895万亩,为全国粮、油、猪、禽高产区,拥有 “名茶之都、中药宝库、白鹅王国” 的美誉。2020年,全市茶园75万亩,林果种植31万亩,中药材种植15万亩,皖西白鹅饲养量1 420万只,茶叶、水果坚果、中药材、皖西白鹅等农业特色产业综合产值达366亿元。同时,六安历史悠久,皋陶文化、楚文化、淮夷文化、红军文化交相辉映,作为中国革命的重要策源地、人民军队的重要发源地,是 “红军的摇篮,将军的故乡” ,全市拥有2个5A级景区、24个4A级景区,霍山县、金寨县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2020年接待游客3 678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290亿元。

(二)六安市融入淮河生态经济带的制约因素

1.城镇化建设与经济发展相对滞后

六安市经济发展水平不高、经济总量不大、人均水平偏低。2020年六安市GDP为1 669.5亿元,在安徽省16地市排名第10。2011—2020年,六安人均GDP均大幅低于全省和全国发展水平 (图1),2020年人均GDP为34 260元,排名安徽省第15,仅为全省人均GDP的56.4%、全国人均GDP的47.3%。与此对应,六安市城镇化率处于安徽省中下游,2020年六安城镇化率48.49%,低于全省9.84个点、全国15.4个点。2011—2020年,六安城镇化发展与全省、全国水平有逐渐拉大的趋势(图2)。

图1 2011—2020年六安、安徽与全国人均GDP比较

图2 2011—2020年六安、安徽与全国城镇化率比较

2.产业结构与产业竞争力不足

2011—2020年,六安市进行3次产业结构持续调整,但产业结构整体不够优化。2020年,第一产占比高于全省、全国水平6个点以上,第二产业占比低于全省4.2个点,第三产业占比低于全国5.1个点(表1)。同时,六安市产业竞争力整体不高,大中型工业企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高科技企业数量等在全省处于中等以下水平,企业资产规模、营收、盈利性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表2和表3),产业发展存在技术与人才瓶颈,产业核心竞争力需要大力提升。

表1 2011—2020年六安、安徽与全国产业结构数值比较

表2 2019年安徽16市大中型工业企业主要经济指标

表3 2019年安徽16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经济指标

3.区域创新与发展新动能不强

六安市总面积15 451.2平方公里、居全省第1,2020年末户籍人口587.9万人、居全省第5,是安徽省面积和人口大市。作为传统的农业大市,创新基础不强,创新资源不够丰富,创新投入产出水平多低于全省平均水平。2019年,R&D占GDP比重、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省级及以上研发平台、高新技术企业数等,在全省16地市中均处于中下游水平(表4)。区域创新和发展新动能相对不足,制约经济发展内生动力和潜力,影响经济高质量发展新旧动能的有效转换。

表4 2019年安徽16地市创新能力比较

4.治理能力与开放合作程度不高

当前,六安市正进行绿色发展转型。在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提升生态服务功能和高质量发展生态经济过程中,如何利用自身的资源基础和生态优势,协调生态、经济与社会发展,地方政府治理能力面临巨大挑战。同时,六安市融入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在基础设施联通、创新体系建设、城市群联动发展、产业分工协作、公共服务对接等方面需要进一步提高,在鄂豫皖交界地区联动发展、区域污染联防联控、沿淮旅游资源整合、开发区(产业园区)对接共建等领域的协同合作有待进一步提升。

基于六安市融入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的基础、优势与制约因素,结合现代生态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实施以生态资本为基础、生态产业为支撑、生态城镇为平台、生态创新为动力的融合发展战略,将六安打造成流域内重要的生态屏障区、生态城镇示范区、生态产业聚集地和生态创新高地。

(一)生态资本战略

六安市具有山清水秀的生态比较优势,要将生态资本视为生态经济发展的基本要素,实现从生态资源、生态资产到生态资本的转变。构建政府、市场、社会多元生态治理与生态投资机制,依托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县 (金寨)、国家绿色矿山试点 (霍邱)、国家主体功能区试点(霍山)等创建平台,通过资本的生态化投资,推进生态保护与修复、环境污染综合治理,构筑淮河流域的淠淮生态廊道和皖西大别山生态安全屏障,向公众提供优质生态产品和生态服务,实现生态资本存量的不断增加。同时,积极推动生态资产价值评估体系,参与完善区域生态补偿、水权交易、排污权交易、森林碳汇交易等机制,实现生态资产的价值转换和生态资本的价值收益,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竞争优势和发展优势。

(二)生态产业战略

基于六安市产业基础,顺应新时期碳达峰、碳中和的战略部署,构建六安生态经济产业体系和竞争优势。实施生态产业化,培育壮大光伏制造、氢能源、清洁生产、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绿色产业;
实施产业生态化,发展生态农业、生态工业和生态服务业。推行生态循环农业生产模式,创建生态农业示范点和示范区,发展茶叶、中药材等特色绿色农产品,提升农产品质量和效益水平。发展新兴技术产业,加快传统工业绿色改造,推进生态工业园建设,推进从设计、制造、包装、运输、使用到废物回收全过程的绿色制造模式,构建生产关联的工业共生体,提升资源减量化和再生利用度。发展生态服务业,推进绿色商业、生态旅游、绿色物流、绿色公共管理服务等,促进低碳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通过生态产业战略实施,六安积极融入沿淮产业空间布局,实现生态产业集聚发展。

(三)生态城镇战略

基于六安市城镇化现状与生态经济要求,协同推进新型城镇化、乡村振兴和绿色城镇建设,打破传统粗放型城镇发展模式,走集约高效、环境友好、城乡协调和功能完善的生态城镇发展之路。在建设皖西大别山区域中心城市、发展县域城市、培育特色村镇的过程中,协调城镇建设规模、开发强度和空间布局,将自然景观保护和法治文化、楚汉文化、红色文化传承等结合,提升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打造生态承载、生产聚集、生活宜居的新空间。同时,生态城镇建设在绿色交通、绿色建筑、绿色能源等领域要率先转型,构建生态社区,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和绿色消费,实现人口、产业、资源、环境的均衡发展,将六安建成沿淮生态城镇示范区。

(四)生态创新战略

生态经济体系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要求转变以要素驱动、环境换增长的传统发展模式,在绿色化、信息化、智能化、数字化为代表的科技创新基础上,推动生态资源修复保护、生态产业发展和生态城镇建设,驱动生产、生活和生态的融合发展。六安要立足自身科技创新现状,利用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域内高校科研院所优势,围绕绿色技术、5G+、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打造科技创新共同体,构建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区域生态创新体系,为绿色转型发展提供强大技术支撑,实现新旧动能转换,将六安打造成淮河流域生态创新重要节点城市。

在融合发展战略下,通过打造淠淮生态带,推进六安新型城镇化、产业转型升级,完善现代基础设施,增强创新发展动能和开放合作水平,提升六安融入淮河生态经济带的美丽淮河建设、城市群发展、产业协作、联通网络、创新体系和区域协同发展。

(一)打造淠淮生态带,融入美丽淮河建设

实施淮河流域综合治理和森林湿地保护修复工程,提升皖西大别山6大水库水源地生态保护,实施森林保育、水源涵养、水土保持、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建设工程。加快重点水利工程建设,推进引江济淮二期、临淮岗枢纽综合建设、中小水库除险加固,实施淠河、史河、杭埠河水系治理和淠史杭灌区提升建设工程,完善四级河(湖)长创新性生态管理体系。依托物联网、大数据平台等实施智慧环保监测、环境污染综合治理,推进农药化肥减量使用,加快城乡生活污水、工业污水处理达标,改善生态环境质量。落实淮河岸线分区规划与管理,将上游山地公益林、湿地滩涂保护区与河堤路网植绿相结合,打造淠淮生态水廊和绿色长廊,共同建设水清岸绿的美丽淮河。

(二)提升新型城镇化建设,融入淮河城市群发展

融入淮河城市群协同发展,加强与合肥、信阳等周边城市联动,推动菏泽-商丘-亳州-阜阳-六安发展轴,构建人与自然协调、城乡融合发展的新型生态城镇化,全面提升六安区域中心城市、县域城市和特色小镇的发展质量。推进合六经济走廊六安新城、叶集皖豫边界特色城区建设,优化主城区空间布局、功能品质和生态修复,建设大别山区域性中心城市。发展六安县域城市,吸纳农业转移人口,推进金寨县、霍山县建设生态文化旅游城市;
霍邱县建设生态滨水之城、皖西钢城,舒城县建设合肥卫星生态城市。打造六安特色小镇,立足资源基础与人文优势,突出小而美、精而专,因地制宜创建红色小镇、石斛小镇、茶谷小镇、白鹅小镇、电商小镇、森林小镇等,实现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

(三)推进产业转型升级,融入沿淮产业协作

在绿色化、智能化背景下,推动六安产业结构优化,促进新兴产业高端化、传统产业绿色化、特色产业规模化,推进产业升级延链补链。大力发展高端装备、生物医药、氢能新能源、铁基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产业高端化。依托六安茶谷、西山药库、江淮果岭等平台,建设茶叶、中药材、水果坚果等绿色高效生产基地,推进深加工和品牌建设,延伸农业价值链。推动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与汽车零部件、纺织服装、木材家居、建材建筑等传统产业深度融合,促进传统制造业升级,提升产业集群规模。以六安8个国家级、省级开发区为重点,开展园区循环化和企业清洁生产改造,构建循环产业园、绿色工厂,加快实现绿色制造。培育服务业的新业态新模式,发展红(革命)、绿(生态)、蓝(水利)、古(历史)特色旅游,推动茶、果、药、旅游、养老、休闲等深度融合。基于六安比较优势,在融入沿淮产业协作中,打造国内铁基材料深加工、高端装备零部件、绿色农产品加工、高品质生态旅游康养基地。

(四)完善现代基础设施,融入周边联通网络

以完善通道、拓展网络为重点,加快构建高效、绿色、智能的交通通讯基础设施,强化与淮河经济带城市群、皖江城市带、中原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等周边区域对接,提升六安大别山革命老区对外联通能力。推进大别山旅游绿色通道建设,实施引江济淮和淮河航道升级改造,提升淠淮航道、杭埠河等内河航道等级,推动六安港和淮河集装箱物流园建设。协同域内城市共同推进沿淮高速、铁路、港口提升建设,构建沿淮综合交通运输走廊和六安通江达海通道,打造水、路、铁联运的六安运输枢纽。同时,建设下一代信息网络,开展5G应用场景示范,推动六安智慧城市、智慧园区和数字工厂建设。

(五)增强创新发展动能,融入域内创新体系

融入域内创新体系,对接沪宁合产业创新走廊、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依托沿淮高校院所优势,强化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等创新载体建设,打造国家级高水平创新平台,为高端装备、机械制造、电子信息、现代特色农业等产业创新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在氢能及燃料电池、铁基新材料等关键技术领域取得新突破。实施大中小企业创新主体梯度培育,推进 “政产学研用金” 协同创新,培养霍山应流集团、长江精工等创新型领军企业,培育一批垂直细分领域的创新型企业集群,打造 “专精特新” 隐形冠军。提升创新创业服务水平,推进六安高新区、六安大学科技园、农业科技园区、众创空间建设,完善 “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 的孵化链条,推动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融合,促进科技成果产业转化质量,提升六安创新发展新动能。

(六)提高开放合作水平,融入区域协同机制

围绕淮河生态经济带 “一带三区四轴多点” 的规划,在淮河流域共建共享治理体系推进过程中,融入六安元素、贡献六安力量。积极利用淮河生态经济带省际联席会和市长会商会等平台,强化与淮河上下游城市合作,构建流域生态环境联治机制、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绿色发展考评机制。提升六安市开放合作水平,在承接产业转移、科技创新、金融、旅游等领域深化区域合作,加强产业配套协作、资源合作开发、要素跨域流动、通关一体化、园区结对共建、政策服务对接等,为六安绿色高质量发展创造区域协同新优势。

现代生态经济将生态视为发展的内在基本要素,生态体系与产业体系、技术体系、城市发展等密切联系、相互作用。在淮河生态经济带国家战略持续推进背景下,通过对六安市基础条件、优势与制约因素的具体分析,提出生态资本、生态产业、生态城镇和生态创新的融合战略,发挥六安比较优势、弥补自身内在短板,实现生态建设与产业发展、城镇建设、科技创新的协调统一和互为支撑。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构建六安融入经济带美丽淮河建设、城市群发展、产业协作、联通网络、创新体系、区域协同的优化路径,走出一条高质量融合发展与绿色振兴之路。当然,六安市融合战略与融合发展路径,需要根据新时代的发展不断探索完善,其中生态资产转化、产业转型升级、生态城镇建设、创新动能转换、区域协同发展等领域,有待进一步深化拓展,为沿淮其他城市提升融入淮河生态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注 释:

①正文中六安市相关数据均来自六安市政府官网六安市情介绍、六安市统计局官网六安市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安徽省统计局官网2021安徽统计年鉴。图表数据来自于安徽省统计局官网2012—2021年安徽统计年鉴、国家统计局官网2012—2021年中国统计年鉴。

猜你喜欢六安市六安淮河淮河青年文学家(2021年31期)2021-12-12淮河防总召开2021年工作会议治淮(2021年5期)2021-08-05安徽六安:乡村直播 “云端”致富今日农业(2021年7期)2021-07-28第二届淮河文化论坛在阜阳举行阜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年1期)2021-03-30安徽六安:致力打好产业扶贫“特色牌”今日农业(2019年16期)2019-01-03六安市水资源评价研究水利规划与设计(2018年1期)2018-01-31刘邓大军:抢渡淮河挺进大别山文史春秋(2017年11期)2018-01-23六安茶香也袭人饮食科学(2017年4期)2017-05-03六安市金安区构建环保法治新秩序中国环境监察(2016年11期)2016-10-24吴月娘爱的,贾母不待见的,都是这杯六安茶看天下(2016年12期)2016-05-21

推荐访问:淮河 安徽 发展战略

【安徽六安市提升融入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战略与路径研究】相关推荐

述职报告最新推荐

NEW
  • 世界环境日的发言稿通用范文4篇世界环境日的发言稿通用范文篇1敬爱的老师、同学们:早上好!今天我发言的主题是“保护环境,从我做起”。我们生活在当今

  • 小学生我长大了作文600字4篇小学生我长大了作文600字篇1时光在不知不觉地流逝着,小学四年级的学习生活紧张而忙碌着,回忆小学一年级时的时光,和现在有着很大

  • 学民法典心得体会范文5篇学民法典心得体会范文篇16月16日,《求是》杂志发表总书记重要文章《充分认识颁布实施民法典重大意义,依法更好保障人民合法权益》。通过

  • 党支部书记不忘初心党课讲稿5篇党支部书记不忘初心党课讲稿篇1同志们:今天,我们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党日活动,我便以此为题,与大家共同思考如何将

  • 光盘行动倡议书1500字3篇光盘行动倡议书1500字篇1 光盘行动倡议书1500字篇2全县广大干部、各服务行业、全体群众:今天,当我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

  • 三年级端午节的心得感受400字左右范文6篇三年级端午节的心得感受400字左右范文篇1全世界有很多节日,中国有很多传统节日,我的家乡韶关也以其独特的方式过着属

  • 庆祝六一儿童节活动策划方案范文8篇庆祝六一儿童节活动策划方案范文篇1学校通过开展庆祝“六一”系列活动,有利于让同学们度过一个难忘的六一儿童节。一、活动主

  • 新上任的培训机构领导讲话稿3篇新上任的培训机构领导讲话稿篇1老师们,同学们:金秋十月是个收获的季节,更是一个耕耘的季节。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集会举行西南大

  • 开展宗教排查工作报告3篇开展宗教排查工作报告篇1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共**市**区委关于印发的通知》防止宗教极端思想向校园渗透,加强无神论教育,推动中华优

  • “最美退役军人”个人事迹简介7篇“最美退役军人”个人事迹简介篇11996年入伍,1999年退伍,现任xx乡农业科技综合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简要事迹:该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