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度化学简答题9篇

| 来源:网友投稿

化学简答题第1篇a、解题要求第一,审清题意,抓准突破口当面临新问题情境时,学生必定将已知条件、隐含条件、待求条件及可能用到的解题方法等进行周密的思考,从而运用已有的基础知识和技能迅速把握正确的解题方向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化学简答题9篇,供大家参考。

化学简答题9篇

化学简答题 第1篇

a、解题要求

第一,审清题意,抓准突破口

当面临新问题情境时,学生必定将已知条件、隐含条件、待求条件及可能用到的解题方法等进行周密的思考,从而运用已有的基础知识和技能迅速把握正确的解题方向。不少学生在练习或考试时抓不住关键字、词、句,却被一些表面现象和节枝问题所迷惑,从而匆匆作答,自以为满有把握,实际却离题万里。例如:

例1cu+在酸性溶液中不稳定,可发生自身氧化还原反应,生成cu2+和cu。现有浓h2so4、浓hno3、稀h2so4、稀hno3、fecl3稀溶液及ph试纸,而没有其它试剂。简述如何用最简单的实验方法来检验cuo经氢气还原所得的红色产物中是否含有碱性氧化物cu2o。

(1)认真读题。有些学生粗心大意,没有读懂该题中的字、词、句数以及字母,物质的性质就匆匆下笔,结果与正确答案失之交臂。题的关键字是:“红色”、“碱性氧化物”、“在酸性溶液中不稳定”等。

(2)信息处理。就是理清楚该题已知什么?要求什么?如例1中已知“cu+在酸性溶液中不稳定,可发生自身氧化还原反应,生成cu2+和cu”,“cu2o是碱性物质”,又有稀h2so4等试剂,要求用最简单的方法检验cu中是否含有cu2o。

(3)寻找突破口。这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如例1的突破口:“cu2o+2h+=cu2++cu+h2o”。

(4)设计解题思路。要设计好从何处入手解题,怎样将已知和求解连接起来等。例1中的解题思路是:取少量样品放入稀h2so4中振荡,因cu2+呈蓝色,可以得出结论。

第二,文字精炼,表达准确

近年来的高考主观题,突出考查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平时要重视培养学生练习修辞和使用精辟语言。

(1)化学术语、用语要标准化规范化。如例1中有些学生把“cu”写成“ca”等把“振荡”写成“振动”、“摇几下”等。

(2)文字简洁,表达清晰

在回答问题时,文字要简明、语句要通顺、流畅,仍如例1,有些学生回答:取少量cuo经氢气还原得到的红色产物,放入盛有稀h2so4的试管中,振荡片刻,径直一会儿…。这样的回答既不精炼,表达也不准确。正确的答案是:取少量该红色产物放入稀h2so4中振荡若溶液呈蓝色,说明产物中有cu2o,若溶液不变色,说明产物中无cu2o。

b、解题技能训练

1、读题训练

(1)划字法。指导学生在解题时,把关键的字、词、句等用点或线划出,由此突出解题的落点。

(2)列式法。指导学生在读题时把题目中已知条件列成式子,然后由式子得到最后答案。

例2在短周期元素中,a的最外层电子数比k层电子数多2,且等于电子层数的两倍;b元素的电子数是a元素的电子数的两倍多2。试问由a、b两元素组成的单质及化合物的熔沸点由高到低的顺序是,其原因是。

解析a最外层电子数=k层电子数+2=电子层数×2所以a电子层数是2最外层电子数是4,推得a为碳元素,b为硅元素。由于碳元素比硅元素的原子半径小,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引力大,所以熔点由高到低的顺序是:金刚石碳化硅单晶硅。

2、找出突破口

“突破口”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找准突破口,往往要对已知条件进行归纳,总结、推理。可以说找到突破口,此题就可迎刃而解。

例3在80℃时,纯水ph小于7,为什么?

分析此题中ph值小于7,说明[h+]增大,而[h+]增大是因为温度升高,水的电离平衡向右移动,所以,此题的突破口是:h2ooh—+h+;△h0。

3、精心设计思路。

思路是解题的脉络,脉络清楚,解题过程必然通顺。

例4设计一个简单实验,证明na2co3能够水解,且温度越高水解程度越大。

解题思路na2co3溶液酚酞变浅红色,说明co32—+h2ohco3—+oh—,加热红色加深说明碱性增强,表示平衡向右移动,即水解程度增大,依随这一思路,再考虑各步细节。

第二,文字精炼,叙述完整

在解题过程中,文字叙述应力求简洁,精炼,条理清楚。表述要科学严谨。

1、常见缺陷

在考试或练习中,简答题一般都设计好有多少字,划多长线或空多少格,在答题时,有些学生往往在试卷上划线部分写不完,再写在夹缝中,再写不下又往试卷头上写,这样不仅卷面不清洁,而且答非所问,言不及义。

2、训练方法

(1)一句话训练,就是用一句话来回答问题。

例5工业尾气中含有各种氮的氧化物(主要是no和no2,可表示为nox),nox是严重的大气污染物,处理这些废气的方法之一是通入适量的np,以清除有害的nox。

①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6nox+4xnp=(2x+3)n2+6xh2o;

②该方法的优点是生成物为n2和h2o都很稳定,且无毒,因而不污染环境。

(2)划线训练。在考试中多要求学生在试卷的划线上写出答题内容。划线多长,学生应写多少。如果只写几个字或超出划线长度都不符合答题要求,显然得分不高。所以平时应加强这方面的训练。

例6有学生做如下实验,将盛有滴加酚酞的nahco3()的试管微热时,观察到该溶液的浅红色加深,若冷却至室温时,则又变回原来的浅红色,发生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解答因hco3—+h2oh2co3+oh—是放热反应,加热使水解平衡向右移动,[oh—]增大,ph也增大;当降温时,平衡向左移动,[oh—]减少,所以酚酞颜色变浅。

第三,灵活运用,提高变通能力

历年的高考试卷中约有40%的综合应用题,其中又有一定比例的题侧重考查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这些题往往没有固定的解题格式,必须通过多方面论证、假设推理、灵活运用方可求解。

1、设计同类型的试题(多题一解)

例7socl2是一种液态化合物,沸点为77℃,在盛有10ml水的锥形瓶中小心滴入8—10滴socl2,反应剧烈,液面上有白雾形成并有刺激性气体逸出,该气体可使品红试液褪色,轻轻振荡锥形瓶,待白雾消失后往溶液中滴加agno3溶液,有不溶于稀hno3的白色沉淀析出。①根据上述实验,写出socl2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socl2+h2o=so2↑+2hcl↑;②alcl3溶液蒸干灼烧,得不到无水alcl3,而用socl2与混合共热灼烧可得无水alcl3,为什么?因为socl2夺取中的水,又能与水作用生成hcl气体,抑制alcl3水解。

例8已知①易溶于水,且其浓的水溶液呈强酸性;②socl2极易和水发生如下反应:socl2+h2o=so2↑+2hcl↑实验中制取无水zncl2,是采用将与socl2混合加热的方法。试回答:①混合加热时,所发生的反应方程式:+

xsocl2=zncl2+xso2+2xhcl;②socl2的作用是:夺取中的水,又能与水作用生成hcl气体,抑制zncl2水解。上述训练,使学生在通过平时练习中掌握有关水解反应及影响平衡移动的因素,使学生能举一反三。

2、新情境题训练

由于新情境题的区分度好,有利于考生的公平竞争,在一定程度上能抑制“题海战术”。

例9工业上生产na、ca、mg都用电解其熔融态的氯化物。但钾却不能用电解熔融kcl的方法制得。因为金属钾易溶于熔融态kcl中,很难得到钾,且会降低电流效率。现代工业生产钾,是用金属钠和熔化的kcl反应来制取,化学方程式和条件是:

na+kclnacl+k有关数据见下表:

熔点(℃)沸点(℃)密度(g/cm3)

①工业上制取金属钾主要用到表中的那些数据,简答理由。②工业上制取金属钾应用了什么原理使该反应变为现实?

答:①主要利用了沸点这一栏数据,上述反应中850℃是关键。因为在该温度下,na、nacl、kcl这三种物质皆为熔态,唯独k为蒸汽。即说明充分利用了钠、钾沸点的差异。

②应用了平衡移动原理,控制850℃,k蒸汽逸出,使生成物浓度减少,促进平衡向右移动,从而不断得到金属钾。

此外,不少学生在考试中普遍感到时间不够用,因而不少题目匆匆作答。这样引起的失分。因此,我们在平时教学中,应进行基础训练和速度训练,尽量做到“引着学生走”,让他们主动地学习。

如何准确解答高考化学简答题相关

化学简答题 第2篇

第一,审清题意,抓准突破口

当面临新问题情境时,学生必定将已知条件、隐含条件、待求条件及可能用到的解题方法等进行周密的思考,从而运用已有的基础知识和技能迅速把握正确的解题方向。不少学生在练习或考试时抓不住关键字、词、句,却被一些表面现象和节枝问题所迷惑,从而匆匆作答,自以为满有把握,实际却离题万里。例如:

例1cu+在酸性溶液中不稳定,可发生自身氧化还原反应,生成cu2+和cu。现有浓h2so4、浓hno3、稀h2so4、稀hno3、fecl3稀溶液及ph试纸,而没有其它试剂。简述如何用最简单的实验方法来检验cuo经氢气还原所得的红色产物中是否含有碱性氧化物cu2o。

(1)认真读题。有些学生粗心大意,没有读懂该题中的字、词、句数以及字母,物质的性质就匆匆下笔,结果与正确答案失之交臂。题的关键字是:“红色”、“碱性氧化物”、“在酸性溶液中不稳定”等。

(2)信息处理。就是理清楚该题已知什么?要求什么?如例1中已知“cu+在酸性溶液中不稳定,可发生自身氧化还原反应,生成cu2+和cu”,“cu2o是碱性物质”,又有稀h2so4等试剂,要求用最简单的方法检验cu中是否含有cu2o。

(3)寻找突破口。这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如例1的突破口:“cu2o+2h+=cu2++cu+h2o”。

(4)设计解题思路。要设计好从何处入手解题,怎样将已知和求解连接起来等。例1中的解题思路是:取少量样品放入稀h2so4中振荡,因cu2+呈蓝色,可以得出结论。

第二,文字精炼,表达准确

近年来的高考主观题,突出考查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平时要重视培养学生练习修辞和使用精辟语言。

(1)化学术语、用语要标准化规范化。如例1中有些学生把“cu”写成“ca”等把“振荡”写成“振动”、“摇几下”等。

(2)文字简洁,表达清晰

在回答问题时,文字要简明、语句要通顺、流畅,仍如例1,有些学生回答:取少量cuo经氢气还原得到的红色产物,放入盛有稀h2so4的试管中,振荡片刻,径直一会儿…。这样的回答既不精炼,表达也不准确。正确的答案是:取少量该红色产物放入稀h2so4中振荡若溶液呈蓝色,说明产物中有cu2o,若溶液不变色,说明产物中无cu2o。

化学简答题 第3篇

由于新情境题的区分度好,有利于考生的公平竞争,在一定程度上能抑制“题海战术”。

例9工业上生产na、ca、mg都用电解其熔融态的氯化物。但钾却不能用电解熔融kcl的方法制得。因为金属钾易溶于熔融态kcl中,很难得到钾,且会降低电流效率。现代工业生产钾,是用金属钠和熔化的kcl反应来制取,化学方程式和条件是:

na+kclnacl+k有关数据见下表:

熔点(℃)沸点(℃)密度(g/cm3)

①工业上制取金属钾主要用到表中的那些数据,简答理由。②工业上制取金属钾应用了什么原理使该反应变为现实?

答:①主要利用了沸点这一栏数据,上述反应中850℃是关键。因为在该温度下,na、nacl、kcl这三种物质皆为熔态,唯独k为蒸汽。即说明充分利用了钠、钾沸点的差异。

②应用了平衡移动原理,控制850℃,k蒸汽逸出,使生成物浓度减少,促进平衡向右移动,从而不断得到金属钾。

此外,不少学生在考试中普遍感到时间不够用,因而不少题目匆匆作答。这样引起的失分。因此,我们在平时教学中,应进行基础训练和速度训练,尽量做到“引着学生走”,让他们主动地学习。


化学简答题 第4篇

1、读题训练

(1)划字法。指导学生在解题时,把关键的字、词、句等用点或线划出,由此突出解题的落点。

(2)列式法。指导学生在读题时把题目中已知条件列成式子,然后由式子得到最后答案。

例2在短周期元素中,a的最外层电子数比k层电子数多2,且等于电子层数的两倍;b元素的电子数是a元素的电子数的两倍多2。试问由a、b两元素组成的单质及化合物的熔沸点由高到低的顺序是,其原因是。

解析a最外层电子数=k层电子数+2=电子层数×2所以a电子层数是2最外层电子数是4,推得a为碳元素,b为硅元素。由于碳元素比硅元素的原子半径小,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引力大,所以熔点由高到低的顺序是:金刚石碳化硅单晶硅。

2、找出突破口

“突破口”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找准突破口,往往要对已知条件进行归纳,总结、推理。可以说找到突破口,此题就可迎刃而解。

例3在80℃时,纯水ph小于7,为什么?

分析此题中ph值小于7,说明[h+]增大,而[h+]增大是因为温度升高,水的电离平衡向右移动,所以,此题的突破口是:h2ooh—+h+;△h0。

3、精心设计思路。

思路是解题的脉络,脉络清楚,解题过程必然通顺。

例4设计一个简单实验,证明na2co3能够水解,且温度越高水解程度越大。

解题思路na2co3溶液酚酞变浅红色,说明co32—+h2ohco3—+oh—,加热红色加深说明碱性增强,表示平衡向右移动,即水解程度增大,依随这一思路,再考虑各步细节。

第二,文字精炼,叙述完整

在解题过程中,文字叙述应力求简洁,精炼,条理清楚。表述要科学严谨。

1、常见缺陷

在考试或练习中,简答题一般都设计好有多少字,划多长线或空多少格,在答题时,有些学生往往在试卷上划线部分写不完,再写在夹缝中,再写不下又往试卷头上写,这样不仅卷面不清洁,而且答非所问,言不及义。

2、训练方法

(1)一句话训练,就是用一句话来回答问题。

例5工业尾气中含有各种氮的氧化物(主要是no和no2,可表示为nox),nox是严重的大气污染物,处理这些废气的方法之一是通入适量的np,以清除有害的nox。

①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6nox+4xnp=(2x+3)n2+6xh2o;

②该方法的优点是生成物为n2和h2o都很稳定,且无毒,因而不污染环境。

(2)划线训练。在考试中多要求学生在试卷的划线上写出答题内容。划线多长,学生应写多少。如果只写几个字或超出划线长度都不符合答题要求,显然得分不高。所以平时应加强这方面的训练。

例6有学生做如下实验,将盛有滴加酚酞的nahco3()的试管微热时,观察到该溶液的浅红色加深,若冷却至室温时,则又变回原来的浅红色,发生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解答因hco3—+h2oh2co3+oh—是放热反应,加热使水解平衡向右移动,[oh—]增大,ph也增大;当降温时,平衡向左移动,[oh—]减少,所以酚酞颜色变浅。

第三,灵活运用,提高变通能力

历年的高考试卷中约有40%的综合应用题,其中又有一定比例的题侧重考查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这些题往往没有固定的解题格式,必须通过多方面论证、假设推理、灵活运用方可求解。

化学简答题 第5篇

化学用语规范,关键字、词不能有错别字。

如:铵与氨、蘸与粘、蓝与兰、褪与退、溶与熔、戊与戌、催与崔、苯与笨、饱和与饱合、硝化与消化、酯化与脂化、消去与消除、萃取与翠取等。要原理正确,操作规范,气体:通入,液体:滴入、固体:加入等。

回答问题时,意思完整,表达准确、严密,如:

⑴沉淀的洗涤:向漏斗内加蒸馏水至没过固体,自然流下,反复2~3次

⑵洗涤干净的标准:取最后一次洗涤液,滴加___,无YYY现象,即洗涤干净。

⑶焰色反应:洁净,灼烧

⑷PH值的测定:取PH试纸于玻璃片或表面皿上,用洁净的玻棒蘸取待测液,滴在PH试纸的中央,待颜色稳定后,和标准比色卡对比,读出对应的PH值。

⑸气密性检验:关闭活塞、止水夹,手捂、加热___,有气泡产生,冷却后有稳定的水柱上升。

⑹滴定终点判定:滴下最后一滴___,锥形瓶内反应液由YYY色变为ZZZ色,且半分钟不复原。

⑺.渗析完全的标志:取最后一次渗析液,滴加___,无YYY现象,即渗析完全。

⑻SO42-的鉴定:先滴加稀盐酸,无明显现象,再滴加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⑼.SO2漂白性的检验:通入品红溶液褪色,加热复原。

要注意语言精炼,言简意赅,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如:

⑴液溴的存放时上面加水、FeSO4和氢氧化钠反应制取Fe(OH)2,FeSO4溶液上面覆盖煤油或苯、用分液漏斗做反应滴入液体,下颈套一小试管,若问它们的作用,回答“液封”。

⑵滴加液体、上部玻璃塞需要盖着的分液漏斗,用橡皮管和下面的容器相连,若问橡皮管的作用,回答“畅流 ”即可。

化学简答题 第6篇

1

问:实验前应如何检查该装置的气密性?(以试管为例)

答:(1)微热法:塞紧橡皮塞,将导管末端伸入盛水的烧杯中,用手捂热(或用酒精灯微热)试管,烧杯中有气泡产生,冷却后,导管末端回升一段水柱,说明气密性良好。

(2)液差法:塞紧橡皮塞,用止水夹夹住导气管的橡皮管部分,从长颈漏斗中向试管中注水,使长颈漏斗中液面高于试管中液面,过一段时间,两液面差不变,说明气密性良好。

(若为分液漏斗,塞紧橡皮塞,用止水夹夹住导气管的橡皮管部分,向分液漏斗中加入一定量的水,打开活塞,若分液漏斗中液体滴下的速率逐渐减慢至不再滴下,说明气密性良好。)

2

问:在进行沉淀反应的实验时,如何认定沉淀已经完全?

答:在上层清液中(或取少量上层清液置于小试管中),滴加沉淀剂,若不再产生沉淀,说明沉淀完全。如粗盐提纯实验中判断BaCl2已过量的方法是:在上层清液中再继续滴加BaCl2溶液,若溶液未变浑浊,则表明BaCl2已过量。

3

问:化学实验中,过滤后如何洗涤沉淀? 怎样检验沉淀是否洗涤干净?(以BaCl2沉淀Na2SO4为例)

答:向过滤器中注入蒸馏水,使水面没过沉淀物,待水滤出后,再加水洗涤,重复操作2-3次。

取少量最后一次洗涤洗液,滴加AgNO3溶液,若无沉淀产生,说明已洗涤干净。

4

问:引发铝热反应的操作是什么?

答:加少量KClO3,插上镁条并将其点燃。

5

问:常用的试纸有哪些?应如何使用?

答:(1)试纸种类:① 石蕊试纸(红、蓝色):定性检验溶液的酸碱性;② pH试纸:定量(粗测)检验溶液的酸、碱性的强弱;③ 品红试纸:检验SO2等有漂白性的物质;④ 淀粉KI试纸:检验Cl2等有强氧化性的物质; ⑤ 醋酸铅试纸:检验H2S气体或其溶液。

(2)使用方法:① 检验液体:取一小块试纸放在表面皿或玻璃片上,用蘸有待测液的玻璃棒(或胶头滴管)点在试纸中部,观察试纸颜色变化。② 检验气体:一般先用蒸馏水把试纸润湿,粘在玻璃棒的一端,并使其接近试管口,观察颜色变化。

(3)注意事项:① 试纸不可伸人溶液中也不能与管口接触。② 测溶液pH时,pH 试纸不能先润湿,因为这相当于将原来溶液稀释了。

6

问:烧杯中使用倒置漏斗可防止液体倒吸原理是什么?

答:当气体被吸收时,液体上升到漏斗中,由于漏斗的容积较大,导致烧杯中液面下降,使漏斗口脱离液面,漏斗中的液体又流回烧杯内,从而防止了倒吸。

7

问:只用一种试剂如何鉴别 AgNO3、KSCN、稀H2SO4、NaOH四种溶液?

答:四种溶液各取少量,分别滴加FeCl3溶液,其中有白色沉淀生成的原溶液是AgNO3溶液,溶液变为血红色的原溶液是KSCN,有红褐色沉淀生成的原溶液是NaOH溶液,无明显变化的是稀H2SO4。

8

问:现在一个分液漏斗中,有水和苯的混合物,静置后,液体明显分为二层。请在滴管、试管、水、苯中选择器材和药品,用实验说明哪一层是水,哪一层是苯。

答:将分液漏斗中下层液体放入试管中少量,然后用滴管加入少量水(或苯),若试管内液体分层,则分液漏斗下层液体为苯(或水),若试管内液体不分层,则分液漏斗下层液体为水(或苯)。

9

问:如何检查容量瓶是否漏液?

答:往瓶内加入一定量水,塞好瓶塞。用食指摁住瓶塞,另一只手托住瓶底,把瓶倒立过来,观察瓶塞周围是否有水漏出。如果不漏水,将瓶正立并将瓶塞旋转180°后塞紧,仍把瓶倒立过来,再检查是否漏水。

10

问:在中和滴定实验操作的要点是什么?如何判断滴定终点?(以标准氢氧化钠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盐酸为例,酚酞作指示剂)

答:左手控制活塞(玻璃珠),右手摇动锥形瓶,眼睛注视锥形瓶内溶液颜色的变化,当滴入最后氢氧化钠溶液,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红色,且半分钟内不恢复。

11

问: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通入SO2后溶液褪色,试通过实验证明。

答:向褪色后的溶液中再滴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若溶液还能变红,说明是SO2酸性所致,若溶液不再变红,说明是SO2的漂白性所致。

12

问:焰色反应应如何操作?

答:将铂丝用盐酸洗过后放到无色火焰上灼烧至无色,再用铂丝蘸取样品,放到火焰上灼烧,观察火焰的颜色,(若是钾元素,则必须透过蓝色钴玻璃片观察)。

13

问:如何进行结晶蒸发操作?

答:将溶液转移到蒸发皿中加热,并用玻璃棒搅拌,待有大量晶体出现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蒸干剩余水分。

14

问:下列实验设计和结论相符的是()

将碘水倒入分液漏斗,加适量乙醇,振荡后静置,可将碘萃取到乙醇中

某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该气体水溶液一定显碱性

某无色溶液中加Ba(NO3)2溶液,再加入稀盐酸,沉淀不溶解,则原溶液中一定有SO42-

在含FeCl2杂质的FeCl3溶液中通足量Cl2后,充分加热,除去过量的Cl2,即可得到较纯净的FeCl3溶液

答案:B

15

问: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___。

用渗析法分离淀粉中混有的NaCl杂质

配制银氨溶液时,将稀氨水慢慢滴加到硝酸银溶液中,产生沉淀后继续滴加到沉淀刚好溶解为止

配制100g10%的硫酸铜溶液时,称取10g硫酸铜晶体溶解于90g水中

鉴别溴乙烷:先加NaOH溶液,微热,冷却后再加AgNO3溶液

将一定量CuSO4和NaOH溶液混合后加入甲醛溶液,加热至沸腾,产生黑色沉淀,原因可能是NaOH量太少

进行中和热测定实验时,需测出反应前盐酸与NaOH溶液的各自温度及反应后溶液的最高温度

用胶头滴管向试管滴液体时,滴管尖端与试管内壁一般不应接触

配制FeCl3溶液时,向溶液中加入少量Fe和稀硫酸

滴定用的锥形瓶和滴定管都要用所盛溶液润洗

分液时,分液漏斗中下层液体从下口流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

配制硫酸溶液时,可先在量筒内加入一定体积的水,再在搅拌下慢慢加入浓硫酸

答案:C D H I K

化学简答题 第7篇

例7socl2是一种液态化合物,沸点为77℃,在盛有10ml水的锥形瓶中小心滴入8—10滴socl2,反应剧烈,液面上有白雾形成并有刺激性气体逸出,该气体可使品红试液褪色,轻轻振荡锥形瓶,待白雾消失后往溶液中滴加agno3溶液,有不溶于稀hno3的白色沉淀析出。①根据上述实验,写出socl2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socl2+h2o=so2↑+2hcl↑;②alcl3溶液蒸干灼烧,得不到无水alcl3,而用socl2与混合共热灼烧可得无水alcl3,为什么?因为socl2夺取中的水,又能与水作用生成hcl气体,抑制alcl3水解。

例8已知①易溶于水,且其浓的水溶液呈强酸性;②socl2极易和水发生如下反应:socl2+h2o=so2↑+2hcl↑实验中制取无水zncl2,是采用将与socl2混合加热的方法。试回答:①混合加热时,所发生的反应方程式:+

xsocl2=zncl2+xso2+2xhcl;②socl2的作用是:夺取中的水,又能与水作用生成hcl气体,抑制zncl2水解。上述训练,使学生在通过平时练习中掌握有关水解反应及影响平衡移动的因素,使学生能举一反三。

化学简答题 第8篇

1、分门别类,逐个掌握。

有机化学东西这么多,胡子眉毛一把抓的方法绝对不是值得提倡的。我们要学会按照一定标准分类,最普遍的一个分类就是按照官能团来区分。简单来说,就是按照双键、叁键、羟基等等来分类,分类可以不用很详细,但是就是要把有相同点的东西放在一起。

分类完之后,要做的事情就是逐个把每一类物质具有的的性质、会发生怎么样的反应了解清楚。这里仍旧是推荐同学们自己画一张表,按照“什么样的结构是什么物质,什么物质又有什么样的性质,什么样的性质导致有什么反应”这样的逻辑去归纳总结。当自己全部归纳一遍之后,一定会有十分深刻的影响。

2、如何串联,厘清条件。

上一种方法目的在于教会同学们明白单独的某种官能团物质有什么性质和反应,但是同样重要的是,要明白各类官能团之间是如何转化的。举例来说,当你知道醇、醛、酸、酯等等各自的性质后,就要来考虑这一条线上面的物质是怎么转化的,这就要去思考醇到醛、醛到酸、酸到酯各自反应条件是什么,反过来酯到酸、酸到醛、醛到醇的反应条件又是什么。

这里要强调的是,各个反应条件并不是完全相同,千万不能草率地推广(比如看到醇可以催化氧化到醛,不能误认为所有的氧化反应都是可以用催化氧化这个条件)。所以一定要好好区分,理清反应条件到底是什么。

3、有疑就问,切忌拖延。

惰性是每个人都有的,这无可厚非。很多同学在学习过程中碰到问题尝尝不求甚解,最多打个标记又放了过去。但是有机化学中,这是一个很严重问题。因为在刚刚接触有机化学的基础阶段,所有的结构、命名、书写、定义等基本概念,都是后面要反复用到的基础知识。

在整个有机化学的学习中,前后的关联性也十分强。如果开头或者中间有疑问,一定要第一时间弄清楚。很多同学明明知道自己或多或少有不清楚的地方,但是就会“习惯性”地听之任之而不去补漏洞。事实上,只是你不愿意花时间去问去学去弄明白,而不是你真的不在意。克服拖延症是一个很难的任务,但是你必须去做。

化学简答题 第9篇

写出下列转化的、尽可能多的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

第一片:氮及其化合物

第二片:硫及其化合物

第三片:碳、硅及其化合物

第四片:氯及其化合物

第五片:钠及其化合物

第六片:铝及其化合物

第七片:铁及其化合物

第八片:几个重要的颜色

物质的颜色:

⑴气体:Cl2黄绿色,NO2、溴蒸汽红棕色

⑵液体:液体溴红棕色,氯水浅黄绿色(溴水、溴的CCl4溶液,溴的苯溶液,碘水、碘的CCl4溶液随浓度大小,颜色不一)


推荐访问:简答题 化学 化学简答题9篇 化学简答题(精选9篇) 化学简答题模板

【2023年度化学简答题9篇】相关推荐

述职报告最新推荐

NEW
  • 世界环境日的发言稿通用范文4篇世界环境日的发言稿通用范文篇1敬爱的老师、同学们:早上好!今天我发言的主题是“保护环境,从我做起”。我们生活在当今

  • 小学生我长大了作文600字4篇小学生我长大了作文600字篇1时光在不知不觉地流逝着,小学四年级的学习生活紧张而忙碌着,回忆小学一年级时的时光,和现在有着很大

  • 学民法典心得体会范文5篇学民法典心得体会范文篇16月16日,《求是》杂志发表总书记重要文章《充分认识颁布实施民法典重大意义,依法更好保障人民合法权益》。通过

  • 党支部书记不忘初心党课讲稿5篇党支部书记不忘初心党课讲稿篇1同志们:今天,我们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党日活动,我便以此为题,与大家共同思考如何将

  • 光盘行动倡议书1500字3篇光盘行动倡议书1500字篇1 光盘行动倡议书1500字篇2全县广大干部、各服务行业、全体群众:今天,当我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

  • 三年级端午节的心得感受400字左右范文6篇三年级端午节的心得感受400字左右范文篇1全世界有很多节日,中国有很多传统节日,我的家乡韶关也以其独特的方式过着属

  • 庆祝六一儿童节活动策划方案范文8篇庆祝六一儿童节活动策划方案范文篇1学校通过开展庆祝“六一”系列活动,有利于让同学们度过一个难忘的六一儿童节。一、活动主

  • 新上任的培训机构领导讲话稿3篇新上任的培训机构领导讲话稿篇1老师们,同学们:金秋十月是个收获的季节,更是一个耕耘的季节。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集会举行西南大

  • 开展宗教排查工作报告3篇开展宗教排查工作报告篇1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共**市**区委关于印发的通知》防止宗教极端思想向校园渗透,加强无神论教育,推动中华优

  • “最美退役军人”个人事迹简介7篇“最美退役军人”个人事迹简介篇11996年入伍,1999年退伍,现任xx乡农业科技综合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简要事迹:该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