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三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 来源:网友投稿

三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第1篇(一)年、月、日部分1、一年有12个月;一年有4个季度(1、2、3月为第1季度;4、5、6月为第2季度,;7、8、9月为第3季度;10、11、12月为第4季度)。2、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三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供大家参考。

三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三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1篇

(一)年、月、日部分

1、一年有12个月;一年有4个季度(1、2、3月为第1季度;4、5、6月为第2季度,;7、8、9月为第3季度;10、11、12月为第4季度)。

2、记大小月的方法:1、3、5、7、8、10、腊,31天永不差;4、6、9、冬,30整,只有2月二七九。7个大月,4个小月,二月平年28天,闰年29天。

3、平年全年有365天,平年2月是28天,平年的上半年有181天,下半年有184天。平年全年有52个星期零1天。

4、闰年全年有366天,闰年2月是29天,闰年的上半年有182天,下半年有184天。闰年全年有52个星期零2天。

5、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一般都是闰年;但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如:1900、2100等不是闰年,而1600、2000、2400等是闰年。

6、连续两个月共62天的是:7月和8月,12月和第二年的1月;

一年中连续两个月共62天的是:7月和8月。

7、一个人今年20岁,但只过了5个生日,他是2月29日出生的。

8、计算周年的方法是用现在的年份减去原来的年份得的数就是周年。如:到2008年10月1日,是中国成立(59)周年。用2008-1949=59周年

(二)24时计时法部分

1、年月日、时分秒都是时间单位。

2、在一日里,钟表上时针正好走两圈,共24小时。所以,经常采用从0时到24时的计时法,通常叫做24时计时法。

3、1日(天)=24小时;1小时=60分;1分=60秒

4、求经过的时间。如:一辆汽车上午8:20出发,到下午5:50到达终点,一共行使多长时间。第一步要先进行换算:把下午5:50变成24时计时法的形式5:50+12=17:50,第二步用17时50分-8时20分=9时30分,就求出了经过的时间。

5、认识时间与时刻的区别。

如:火车11:00出发,21:30到达,火车运行时间是10小时30分,注意不要写成10:30。正确的列式格式为:21时30分-11时=10时30分,不能用电子表的形式相减。

再如:火车19时出发,第二天8时到达,火车运行时间是13小时。像这种跨越两天的,可以先计算第一天行驶了多长时间:24-19=5(时),再加上第二天行驶的8个小时:5+8=13(时)。

又如:一场球赛,从19时30分开始,进行了155分钟,比赛什么时候结束?先换算,155分=2时35分,再计算。

6、经过的天数的计算:

公式:结束时间—开始时间+1=经过的天数

例如:6月12到6月30日是多少天?(30-12+1=19天)

数学学习方法

主动预习

新知识在未讲解之前,认真阅读教材,养成主动预习的习惯,是获得数学知识的重要手段。因此,培养自学能力,在老师的引导下学会看书,带着老师精心设计的思考题去预习。

如自学例题时,要弄清例题讲的什么内容,告诉了哪些条件,求什么,书上怎么解答的,为什么要这样解答,还有没有新的解法,解题步骤是怎样的。

抓住这些重要问题,动脑思考,步步深入,学会运用已有的知识去独立探究新的知识。

思考是数学学习方法的核心

一些孩子对公式、性质、法则等背的挺熟,但遇到实际问题时,却又无从下手,不知如何应用所学的知识去解答问题。

如有这样一道题让学生解“把一个长方体的高去掉2厘米后成为一个正方体,他的表面积减少了48平方厘米,这个正方体的体积是多少?”

孩子对求体积的公式虽记得很熟,但由于该题涉及知识面广,许多同学理不出解题思路,这需要学生在老师家长的引导下逐渐掌握解题时的思考方法。

数学求倒数地方法

①求分数的倒数:交换分子、分母的位置。

②求整数的倒数:整数分之1。

③求带分数的倒数:先化成假分数,再求倒数。

④求小数的倒数:先化成分数再求倒数。

三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2篇

1、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他们的面积。

2、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要用统一的面积单位来测量。

3、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厘米(cm2),平方分米(dm2)、平方米(m2)。

4、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

5、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

6、边长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

7、边长1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公顷(10000平方米)。

8、边长1千米(10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千米。

9、测量土地的面积时,常常要用到更大的面积单位:公顷、平方千米。

10、长方形的面积=长×宽长=面积÷宽宽=面积÷长

11、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12、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宽=周长÷2-长长=周长÷2-宽

13、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14、正方形的边长=周长÷4

15、相邻的两个常用的长度单位间的进率是10。

16、相邻的两个常用的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

17、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公顷=10000平方米;1平方千米=100公顷(公顷、平方千米这两个土地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

小学数学学习方法

重视计算

数学的计算学习就像语文的识字学习,是最基本的。

不识字,语文读不好;计算差,数学同样学不好。而且计算好,会给孩子数学学习提供很大的帮助。

可以每天让做2分钟口算。一开始,2分钟内能只能做完20道口算,但之后,你会发现会越来越快,正确率越来越高。

重视生活中的数学

其实数学的学习对生活的影响很大,它能提供很多的帮助。

例如:

买东西、计算利率、盈利等等,这些都用到数学。你可以在生活中,有意识的跟孩子提数学问题,让他解答。很简单,你带孩子去买菜,一斤苹果5元,买3斤多少钱,给阿姨20元,找回多少钱。

别小看这些,在小学数学学习中,解决问题占的分数是最多的,而解决问题无非就是判断用加减乘除中的哪种来列式解答,这些问题其实就是生活中的问题,孩子在生活中接触多,自然就会解答。

小学数学考点

数与计算

(1)分数的乘法和除法,分数乘法的意义,分数乘法,乘法的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倒数,分数除法的意义,分数除法。

(2)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3)百分数,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百分数和分数、小数的互化。

比和比例

比的意义和性质,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解比例,成正比例的`量和成反比例的量。

几何初步知识

圆的认识,圆周率,画圆,圆的周长和面积,扇形的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初步认识,圆柱的认识,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圆锥的认识,圆锥的体积,球和球的半径、直径的初步认识。

三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3篇

位置:所在或所占的地方。

方向:指东,西,南,北等方位。

除法: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若ab=c(b≠0),用积数c和因数b来求另一个因数a的运算就是除法,写作c/b,读作c除以b(或b除c)。

其中,c叫做被除数,b叫做除数,运算的结果a叫做商。

除法法则:除数是几位,先看被除数的前几位,前几位不够除,多看一位,除到哪位,商就写在哪位上面,不够商一,0占位。

余数要比除数小,如果商是小数,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如果除数是小数,要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再计算。

商不变性质: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一个非零自然数,商不变。

除法的性质:一个数连续除以几个数,等于这个数除以那几个数的乘积,就是除法的性质。有时可以根据除法的性质来进行简便运算。如:300÷25÷4=300÷(25×4)。

被除数、除数、商的关系:被除数扩大(缩小)n倍,商也相应的扩大(缩小)n倍;除数扩大(缩小)n倍,商相应的缩小(扩大)n倍)。

笔算除法:先按照整数除法的法则去除,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如果除到被除数的末尾仍有余数,就在余数后面添“0”,再继续除。

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计算法则:先移动除数的小数点,使它变成整数,除数的小数点也向右移动几位(位数不够的补“0”),然后按照除数是整数的除法法则进行计算。

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同级运算从左往右依次运算;两级运算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第一级运算:加法和减法叫做第一级运算。

第二级运算:乘法和除法叫做第二级运算。

数据:数据也称观测值,是实验、测量、观察、调查等的结果,常以数量的形式给出。

数据分析:数据分析是组织有目的地收集数据、分析数据,使之成为信息的过程。

数据分析的步骤和应用:数据分析有极广泛的应用范围。典型的数据分析可能包含以下三个步:

(1)探索性数据分析,当数据刚取得时,可能杂乱无章,看不出规律,通过作图、造表、用各种形式的方程拟合,计算某些特征量等手段探索规律性的可能形式,即往什么方向和用何种方式去寻找和揭示隐含在数据中的规律性。

(2)模型选定分析,在探索性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一类或几类可能的模型,然后通过进一步的分析从中挑选一定的模型。

(3)推断分析,通常使用数理统计方法对所定模型或估计的可靠程度和精确程度作出推断。

平均数:指在一组数据中所有数据之和再除以数据的个数。平均数是表示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量数,它是反映数据集中趋势的一项指标。

解答平均数应用题的关键在于确定“总数量”以及和总数量对应的总份数。

在统计工作中,平均数(均值)和标准差是描述数据资料集中趋势和离散程度的两个最重要的测度值。

二十四时计时法

(1)分段计时法(十二时计时法):深夜12时是一日的"开始,1天的24小时又分为两段,每段12小时。从深夜12时起到中午12时叫做上午,再从中午12时起到深夜12时叫做下午。生活中通常采用这种计时法。

(2)二十四时计时法:这是是广播电台、车站、邮电局等部门采用的0到24时计时法,按照这种计时法,下午1时就是13:00,下午2时就是14:00……夜里12时就是24:00,又是第二天的0:

乘法算式中各数的名称:“×”是乘号,乘号前面和后面的数叫做因数,“=”是等于号,等于号后面的数叫做积。

例:10(因数)×(乘号)200(因数)=(等于号)20XX(积)

乘法的运算定律:

整数的乘法运算满足: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消去律。

随着数学的发展,运算的对象从整数发展为更一般群。

群中的乘法运算不再要求交换律。最有名的非交换例子,就是哈密尔顿发现的四元数群。但是结合律仍然满足。

(1)乘法交换律:a×b=b×a

(2)乘法结合律:(a×b)×c=a×(b×c)

(3)乘法分配律:(a+b)×c=a×c+b×c

面积:物体的表面—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

(1)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

(2)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

(3)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

一般测量较大的面积用到公顷和平方千米。

(1)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公顷。

(2)边长是1千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千米。

面积计算方法:

长方形:S=ab{长方形面积=长×宽}

正方形:S=a2{正方形面积=边长×边长}

平行四边形:S=ab{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

三角形:S=ab÷2{三角形面积=底×高÷2}

梯形:S=(a+b)×h÷2{梯形面积=(上底+下底)×高÷2}

圆形(正圆):S=πr2{圆形(正圆)面积=圆周率×半径×半径}

面积计量单位及进率:

1平方千米(k㎡)=100公顷(ha)1平方千米=1000000平方米(㎡)

1公顷=10000平方米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d㎡)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c㎡)。

公顷:公顷的单位符号用“h㎡”表示,其中h表示百米,h㎡的含义就是百米的平方,也就是10000平方米,即1公顷。

小数:小数由整数部分、小数部分和小数点组成。

当测量物体时往往会得到的不是整数的数,古人就发明了小数来补充整数小数是十进制分数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

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可以用小数表示。所有分数都可以表示成小数,小数中除无限不循环小数外都可以表示成分数。

小数的基本性质:小数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但计数单位变了。

而且,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两位、三位,原来的数就缩小10倍、100倍、1000倍,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两位、三位,原来的数就扩大10倍、100倍、1000倍。

小数写法:整数部分写在小数点前,小数部分写在小数点后,中间用小数点隔开。

小数的读法:

(1)按照分数的读法来读.带小数的整数部分按整数读法读;小数部分按分数读法读。

例:读作百分之三十八,读作十四又百分之五十六。

(2)整数部分仍按整数的读法来读,小数点读作“点”,小数部分顺次读出每个数位上的数字,若几个零重复,不可只读一个

例:读作零点四五;读作五十六点零三二;读作一点零零零五。

三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4篇

复式统计表

1、把两个或两个以上有联系的单式统计表合编成一个统计表,这个统计表就是复式统计表。

2、观察、分析复式统计表要先看表头,弄清每一项的内容,再根据数据进行分析,回答问题。

两位数乘以两位数

口算乘法

1、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1)把两位数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用整十数和一位数分别与一位数相乘,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

(2)在脑中列竖式计算。

2、整百整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1)先用整百数乘一位数,再用整十数乘一位数,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

(2)先用整百整十数的前两位与一位数相乘,再在乘积的末尾添上一个0。

(3)在脑中列竖式计算。

3、一个数与10相乘的口算方法:

一位数与10相乘,就是把这个数的末尾添上一个0。

4、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先用这个两位数与整十数十位上的数相乘,然后在积的末尾添上一个O。

小技巧:口算乘法:整十、整百的数相乘,只需把0前面的数字相乘,再看两个因数一共有几个0,就在结果后面添上几个0。

如:30×500=15000可以这样想,3×5=15,两个因数一共有3个0,在所得结果15后面添上3个0就得到30×500=15000

笔算乘法

先把第一个因数同第二个因数个位上的数相乘,再与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相乘(积与十位对齐),最后把两个积加起来。

注意事项

估算:18×22,可以先把因数看成整十、整百的数,再去计算。

→(可以把一个因数看成近似数,也可以把两个因数都同时看成近似数。)

2、有大约字样的一般要估算。

3、凡是问够不够,能不能等的题,都要三大步:

①计算、②比较、③答题。→别忘了比较这一步。

几个特殊数:

25×4=100,125×8=1000

4、相关公式:

因数×因数=积

积÷因数=另一个因数

三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5篇

一、 重要概念

分类:

1.代数式与有理式

用运算符号把数或表示数的字母连结而成的式子,叫做代数式。单独的一个数或字母也是代数式。

整式和分式统称为有理式。

2.整式和分式

含有加、减、乘、除、乘方运算的代数式叫做有理式。

没有除法运算或虽有除法运算但除式中不含有字母的有理式叫做整式。

有除法运算并且除式中含有字母的有理式叫做分式。

3.单项式与多项式

没有加减运算的整式叫做单项式。(数字与字母的积包括单独的一个数或字母)

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

说明

①根据除式中有否字母,将整式和分式区别开;根据整式中有否加减运算,把单项式、多项式区分开。

②进行代数式分类时,是以所给的代数式为对象,而非以变形后的代数式为对象。划分代数式类别时,是从外形来看。如,

=x, =│x│等。

4.系数与指数

区别与联系:①从位置上看;②从表示的意义上看

5.同类项及其合并

条件:①字母相同;②相同字母的指数相同

合并依据:乘法分配律

6.根式

表示方根的代数式叫做根式。

含有关于字母开方运算的代数式叫做无理式。

注意:①从外形上判断;②区别:
、 是根式,但不是无理式(是无理数)。

7.算术平方根

⑴正数a的正的平方根( [a与平方根的区别]);

⑵算术平方根与绝对值

① 联系:都是非负数, =│a│

②区别:│a│中,a为一切实数; 中,a为非负数。

8.同类二次根式、最简二次根式、分母有理化

化为最简二次根式以后,被开方数相同的二次根式叫做同类二次根式。

满足条件:①被开方数的因数是整数,因式是整式;②被开方数中不含有开得尽方的因数或因式。

把分母中的根号划去叫做分母有理化。

9.指数

⑴ ( 幂,乘方运算)

① a0时, ②a0时, 0(n是偶数), 0(n是奇数)

⑵零指数:
=1(a0)

负整指数:
=1/ (a0,p是正整数)

推荐访问:知识点 下册 归纳 三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三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推荐5篇) 三年级下册的数学知识点总结

【2023三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相关推荐

述职报告最新推荐

NEW
  • 世界环境日的发言稿通用范文4篇世界环境日的发言稿通用范文篇1敬爱的老师、同学们:早上好!今天我发言的主题是“保护环境,从我做起”。我们生活在当今

  • 小学生我长大了作文600字4篇小学生我长大了作文600字篇1时光在不知不觉地流逝着,小学四年级的学习生活紧张而忙碌着,回忆小学一年级时的时光,和现在有着很大

  • 学民法典心得体会范文5篇学民法典心得体会范文篇16月16日,《求是》杂志发表总书记重要文章《充分认识颁布实施民法典重大意义,依法更好保障人民合法权益》。通过

  • 党支部书记不忘初心党课讲稿5篇党支部书记不忘初心党课讲稿篇1同志们:今天,我们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党日活动,我便以此为题,与大家共同思考如何将

  • 光盘行动倡议书1500字3篇光盘行动倡议书1500字篇1 光盘行动倡议书1500字篇2全县广大干部、各服务行业、全体群众:今天,当我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

  • 三年级端午节的心得感受400字左右范文6篇三年级端午节的心得感受400字左右范文篇1全世界有很多节日,中国有很多传统节日,我的家乡韶关也以其独特的方式过着属

  • 庆祝六一儿童节活动策划方案范文8篇庆祝六一儿童节活动策划方案范文篇1学校通过开展庆祝“六一”系列活动,有利于让同学们度过一个难忘的六一儿童节。一、活动主

  • 新上任的培训机构领导讲话稿3篇新上任的培训机构领导讲话稿篇1老师们,同学们:金秋十月是个收获的季节,更是一个耕耘的季节。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集会举行西南大

  • 开展宗教排查工作报告3篇开展宗教排查工作报告篇1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共**市**区委关于印发的通知》防止宗教极端思想向校园渗透,加强无神论教育,推动中华优

  • “最美退役军人”个人事迹简介7篇“最美退役军人”个人事迹简介篇11996年入伍,1999年退伍,现任xx乡农业科技综合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简要事迹:该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