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装配式框架边节点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 来源:网友投稿

陈 刚, 郑七振, 谢思昱,2, 龙莉波, 马跃强

(1.上海理工大学环境与建筑学院,上海 200093;
2.云南碧桂园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昆明 650000;
3.上海建工二建集团有限公司,上海 200080)

如何实现预制构件之间安全、高效连接,是装配式建筑推广应用中亟待攻克的关键技术难题[1]。国内外学者提出了形式多样的连接技术,目前应用较广的主要有钢筋浆锚连接技术和套筒灌浆连接技术[2-5]。钢筋浆锚连接技术大多用于非主要受力钢筋连接,搭接长度较长,承载力偏低。套筒灌浆连接技术施工工艺复杂,灌浆质量受工人操作水平影响,工作效率较低,缺少简便可靠的灌浆质量检测方法,进而带来诸多安全风险隐患[6-9]。

本课题组将力学性能优良的超高性能混凝土(ultra 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UHPC)用于装配式结构中,提出了“钢筋直锚短搭接+后浇UHPC”高效连接技术[10-11]。为验证新型连接技术的可靠性,现已完成:钢筋和UHPC之间的黏结应力与钢筋自由端滑移量的规律研究,提出了钢筋临界锚固长度值为4d(d为钢筋直径)[12-13];
并依次开展了预制装配梁受弯试验[14]、预制装配柱拟静力试验[15]。试验结果表明,当纵筋搭接长度为10d时,预制梁连接、预制柱连接的力学性能均等同于现浇构件。在上述研究基础上,设计了一种新型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边节点,拟对其开展低周反复载荷试验。

1.1 试件设计及制作

试验中设计了3个1∶2缩尺钢筋混凝土框架边节点试件,其中1个整浇RC对比试件和2个新型装配式PC试件。3个试件具有相同的截面尺寸和钢筋配置,如表1和图1所示。

PC试件的预制梁和节点核心区的预留纵筋采用“钢筋直锚短搭接”连接技术,现场绑扎搭接纵筋和加密箍筋,支模并浇筑UHPC材料。为了提升梁柱节点整体性,在预制梁、柱的交界面上设有抗剪键槽和粗糙面。

1.2 材性实测

试验当天对边长150 mm立方体试块进行抗压强度测试,得到C30级普通混凝土实际抗压强度为32.71 MPa,UHPC实际抗压强度为124.67 MPa。试验用钢筋的实测力学性能详见表2。

表1 试件设计参数Tab.1 Design parameters of specimens

图1 试件几何尺寸及配筋图Fig.1 Geometry and steel detailing of specimens

1.3 加载方案

试验加载装置如图2所示,结合试验现场条件,为了便于施加荷载,将试件逆时针旋转90°,梁为向上竖立,柱两端铰支并水平安放。柱子设

计轴压比0.15,选取20 T液压千斤顶对柱顶施加71.5 kN轴向压力,加压时保证梁自由端无初始应力。作动器通过连接件与试件梁自由端铰接,实施低周反复推拉荷载,定义推向为正,拉向为负。根据《建筑抗震试验规程》JGJ/T101—2015要求,试验采用“先荷载控制后位移控制”加载。试件屈服前,按照每级1 kN逐级加载,以梁端纵筋是否屈服作为试件达到屈服的标志,梁自由端位移为屈服位移。试件屈服后,按照屈服位移的倍数逐级加载,每级循环两次。当试件严重损坏或承载力下降超过15%时,判定试件破坏并终止试验。

表2 钢筋实测力学性能Tab.2 Testing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steel

图2 试验加载装置Fig.2 Loading deviceof test

1.4 测量方案

试验选用DH5921采集数据,在柱顶的千斤顶和反力墙之间布置力传感器,用于测量柱子轴向压力。在作动器和梁自由端加载点之间布置力传感器,用于记录低周反复载荷。在梁自由端加载点两侧面分别布置拉线位移计,用于记录梁自由端位移值,同时监测试件是否发生平面外扭转。在节点核心区底部和柱子两端分别布置顶杆位移计,用于监测试件是否发生转动和前后移动。在节点核心区沿对角线布置一对千分表,用于测量受剪时核心区变形能力。在UHPC后浇段的箍筋和纵筋上布置6个应变测点,测点位置如图3所示,纵筋应变片编号ZJ,箍筋应变片编号GJ。

图3 应变测点布置Fig.3 Arrangement of strain measuring points

2.1 整浇RC试件试验现象

整浇RC试件在正向荷载加载至3 kN时,出现第1条竖向裂缝,位于距节点核心区120 mm处梁上部受拉区。当加载至11 kN时,靠近核心区梁端出现斜向裂缝。当加载至19 kN时,梁纵筋屈服,屈服位移Δy=15.5 mm,改用位移控制方式继续加载。当加载至2Δy时,梁端裂缝增多,压区混凝土破裂。当加载至3Δy时,梁端出现贯穿斜裂缝,压区混凝土破碎,梁端形成塑性铰。当加载至5Δy时,梁端混凝土剥落,钢筋裸露,试件破坏严重,终止试验。图4(a)为整浇RC试件最终破坏形态。

2.2 装配式PC试件试验现象

PC1试件在正向荷载加载至9 kN时,梁柱连接处新旧结合面出现可闭合裂缝,且随荷载增加持续扩大。当加载至18 kN时,节点核心区结合面附近出现水平裂缝,并持续向柱身发展。当加载至21 kN时,节点核心区出现微小斜裂缝,通过对实时荷载-位移曲线分析,判定PC1试件屈服,屈服位移Δy=13.3 mm,改用位移控制方式继续加载。当加载至2Δy时,节点核心区斜向裂缝急速发展并贯通,裂缝最大宽度0.552 mm,梁柱连接处新旧结合面开口达4.49 mm。当加载至3Δy时,节点核心区斜向裂缝交叉贯通,核心区混凝土压碎,底部出现水平裂缝,梁柱连接处新旧结合面开口达5.46 mm。当加载至5Δy时,节点核心区底部混凝土剥落、上部混凝土压碎,后浇段表面无裂缝,承载力下降超过15%,终止试验。图4(b)为PC1试件最终破坏形态。

PC2试件在正向荷载加载至10 kN时,梁柱连接处新旧结合面出现可闭合裂缝,且随荷载增加持续扩大;
当加载至19 kN时,梁上纵筋屈服,屈服位移Δy=15.6 mm,改用位移控制方式继续加载。当加载至2Δy时,梁端后浇段出现多条斜向裂缝并急速发展,裂缝最大宽度0.317 mm,梁柱连接处新旧结合面开口达5.67 mm。当加载至3Δy时,梁端后浇段斜向裂缝发展得更为密集,裂缝最大宽度0.627 mm,肉眼可见UHPC材料中的钢纤维被拉直。当加载至4Δy时,梁端后浇段斜向裂缝贯通,梁柱连接处新旧结合面大幅度开裂,节点核心区无明显裂缝,承载力下降超过15%,终止试验。图4(c)为PC2试件最终破坏形态。

2.3 破坏模式及分析

整浇RC试件和装配式PC2试件均属于梁端弯曲破坏,裂缝主要分布在梁端250 mm范围内,受拉钢筋达到屈服,局部混凝土压碎剥落,梁端形成塑性铰。PC2试件后浇段混凝土材料性能优于普通混凝土,对搭接纵筋具有优良的握裹性能,因此PC2试件的初裂荷载为9 kN,超过RC试件的初裂荷载3 kN。在反复荷载作用下,框架梁相对框架柱产生较大转动,梁内纵筋的塑性变形和滑移程度加重。RC试件梁纵筋屈服区在向节点核心区渗透过程中,箍筋对核心区混凝土提供了足够约束,剪切变形不明显。PC2试件由于后浇段UHPC材料的收缩,梁柱连接处新旧结合面开裂情况严重,构件承载力明显下降。

装配式PC1试件属于节点核心区剪切破坏,裂缝主要分布在梁柱连接处新旧结合面和节点核心区,核心区裂缝呈“X”形分布,核心区混凝土压碎剥落。后浇段UHPC表面无明显裂缝,梁端纵筋应变处于弹性阶段。后浇段的UHPC比预制段的普通混凝土具有更高强度和刚度,15 d的搭接长度显著提升了搭接纵筋的黏结锚固性能,梁内纵筋无黏结滑移,试件的屈服区从梁端转向节点核心区,导致试件的破坏部位出现在节点核心区,为剪切破坏。

3.1 滞回曲线

图5为试件梁端荷载-位移滞回曲线,3个试件的滞回曲线变化规律基本一致:试件屈服前,荷载P与位移Δ呈线性关系,残余变形不明显;
试件屈服后,曲线斜率降低,包络面积增大,RC试件的滞回环较为饱满,PC试件的滞回环均出现了捏缩现象并逐渐加重。RC试件通过梁端裂缝开合和纵筋塑性变形耗能,在梁端形成塑性铰。PC2试件由于梁柱连接处新旧结合面开裂耗能,试件刚度急速下降,滞回曲线出现了明显捏缩现象。PC1试件由于后浇段混凝土的超高强度和优良锚固性能,通过节点核心区剪切开裂和梁柱连接处新旧结合面开裂耗能,最终破坏形态为节点核心区剪切破坏。

图5 试件滞回曲线Fig.5 Hysteretic curves of specimens

3.2 骨架曲线及延性

图6 为各试件的梁端荷载-位移骨架曲线,表3为荷载特征点值和延性系数,采用能量法计算屈服点。由图6和表3可知,开裂前各试件骨架曲线基本相同,PC试件在开裂点、峰值点和破坏点的荷载值均高于RC试件,PC1试件的荷载峰值提高了5.8%~14.5%;
PC2试件的荷载峰值提高了4.6%~7.6%。结果表明,PC试件在承载能力上等同于现浇。

图6 试件骨架曲线Fig.6 Skeleton curves of specimens

采用位移延性系数μ=Δu/Δy作为衡量试件塑性变形能力指标,各试件屈服后,骨架曲线都有一较长的平滑段,位移延性系数均大于3,表现出了良好的延性特征。PC试件屈服后的平滑段普遍比RC试件短,其延性略低于RC试件,梁柱连接处新旧结合面开裂是装配式节点变形能力下降的主要原因。

3个试件的极限位移角介于1/27和1/9之间,均符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中1/50的限值规定,满足罕遇地震作用下“大震不倒”要求,表明各试件均具有良好的变形能力和抗倒塌能力。

3.3 强度及刚度退化

试件承载力退化程度可用强度退化系数λ来衡量,λ按下式计算:

式中,Pi1,Pi2分别表示第i级加载时第1次和第2次循环的峰值荷载。

图7为各试件的强度退化曲线,RC试件的强度退化幅度稳定在0.9~1.0之间,PC试件在2Δy时强度退化幅度与RC试件相当,在3Δy及以后,梁柱连接处新旧结合面开裂耗能,加大了试件承载能力下降幅度。

由图7可知,3个试件的刚度退化规律基本一致。开裂前,试件初始刚度接近,位移与荷载保持线性关系;
开裂后,位移比荷载增长速度略快。屈服前,RC试件刚度略低于PC试件;
屈服后,各试件刚度退化程度差异明显。从屈服点到峰值荷载阶段,PC试件刚度明显高于RC试件。UHPC后浇段中含有大量钢纤维,有利于改善节点刚度退化。试件破坏阶段,随着梁柱连接处新旧结合面开裂耗能进一步加剧,PC试件刚度退化速度快于RC试件。

由图5~7和表3不难发现,3个试件正、负向加载的试验结果并不对称且差别明显。究其原因,首先是试件加载顺序(先正向前推,再负向后拉)的影响,试件的损伤随着加载进程持续累积,加载方向的先后差异导致正、负方向的损伤累积不同;
其次是梁纵筋在核心区采用弯向节点内的锚固措施,梁筋弯起段影响了核心区混凝土挤压传力,导致在反复荷载作用下,正、负向的刚度和延性存在差异。

表3 特征点值和延性系数Tab.3 Characteristic valuesand ductility coefficients

图7 试件强度退化曲线Fig.7 Bearing capacity degradation curves of specimens

3.4 耗能能力

试件的耗能能力采用等效粘滞阻尼系数heq来衡量,如图8所示,3个试件具有相似的耗能规律,等效粘滞阻尼系数均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PC2试件梁柱连接处新旧结合面开裂,降低了节点吸收和耗散能量的能力,在2Δy时,PC2试件的等效粘滞阻尼系数比RC试件降低了38%。在塑性破坏阶段,PC1试件的等效粘滞阻尼系数整体比RC试件降低了20%~34%,这是因为PC1试件的破坏部位从梁端转移到了节点核心区,影响了PC1试件的耗能能力。

图8 等效粘滞阻尼系数h eqFig.8 Equivalent viscousdamping coefficient h eq

3.5 节点核心区变形

采用剪切延性系数μγ来度量节点核心区受剪时变形性能,先按下式求出节点核心区剪切角γ:

式中:a,b分别为节点核心区高度和宽度;
δ1,δ2分别为节点核心区对角应变。

μγ=γu/γy,γy,γu分别为试件屈服时和破坏时相应的核心区剪切角。各试件的计算数据如表4所示。与RC试件相比,PC1试件的屈服剪切角增大了85%~171%,极限剪切角增大了130%~256%,剪切延性系数提高了25%~30%,表明PC1试件节点核心区剪切变形比RC试件大,这与试验现象吻合,PC1试件在节点核心区发生了剪切破坏。

表4 试件剪切角及剪切延性系数Tab.4 Shear angles and shear ductility coefficients of specimens

3.6 钢筋应变

RC试件和PC2试件的梁端纵筋应变如图9所示,梁端纵筋应变ε起初较小,而且基本通过坐标原点。荷载-应变数据呈线性关系,试件开裂后,应变增速加快,且有明显的残余应变。当荷载加到19 kN时,梁端上部纵筋应变达到屈服点,试件屈服,与试件破坏现象一致。这说明搭接长度10d的“钢筋直锚短搭接”连接技术可以提供有效锚固。

PC1试件的梁端纵筋应变没有屈服,结合试件破坏现象分析:后浇段UHPC的抗压强度高达125 MPa,与采用C30级普通混凝土的预制段相比,后浇段具有更高的强度和刚度;
搭接长度15d的后浇段与节点核心区直接相连,同时又位于梁端塑性铰转动区域。上述两个因素耦合在一起,影响到梁端的弯曲耗能能力,导致破坏部位转移,在节点核心区出现剪切破坏,不满足“强节点、弱构件”设计要求,未能充分发挥结构的潜力,不利于节点的抗震性能。

图9 梁端纵筋应变Fig.9 Strain of longitudinal steel in beam

a.采用“钢筋直锚短搭接”连接技术且纵筋搭接长度为10d的装配式试件,破坏过程与整浇试件相似,节点整体性能良好,核心区处于弹性阶段,属于梁端塑性铰区弯曲破坏模式,初始刚度、承载能力和耗能能力与整浇试件相当,延性、强度和刚度退化能力略低。

b.纵筋搭接长度为15d的装配式试件,承载能力、承载力退化程度和变形能力与整浇试件相当,刚度退化和耗能能力略低,且后浇段表面无明显裂缝,搭接纵筋无黏结滑移。因此,基于“钢筋直锚短搭接”连接技术的装配式框架节点,纵筋搭接长度建议取10d~15d,配筋率偏高时,可适当增长搭接长度。

c.后浇段UHPC材料的收缩性能差异造成了在梁柱连接处新旧结合面上存在事实上的施工缝。虽然在界面处设置了键槽和粗糙面,但在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结合面开裂情况严重,成为了整个试件的薄弱部位。在破坏阶段,试件刚度迅速降低,强度和刚度退化显著,塑性变形能力减小,耗能能力下降。因此,需进一步改善UHPC材料的收缩能力,提高新旧结合面的黏结性能。

d.该连接技术可实现预制构件间高效连接,具有现场湿作业少、易振捣密实、施工方便、易于检测、质量可控等特点。

猜你喜欢梁端梁柱核心区多方向梁与型钢混凝土梁柱连接节点的性能设计分析建材发展导向(2022年2期)2022-03-08一种数控钻铣机床翻转夹紧工作台的设计与仿真∗林产工业(2021年9期)2021-09-26市域铁路无砟轨道梁端转角限值研究铁道建筑技术(2021年1期)2021-04-09高速铁路大跨度钢桥梁端伸缩装置设计研究铁道建筑(2020年10期)2020-11-07大截面钢管劲性柱梁柱节点施工技术的要点分析中华建设(2019年8期)2019-09-25某地经济开发区核心区公路改造新理念的应用智富时代(2019年2期)2019-04-18某地经济开发区核心区公路改造新理念的应用智富时代(2019年2期)2019-04-18设计荷载作用下大跨度铁路悬索桥的梁端变位特征铁道建筑(2019年1期)2019-01-24打造永久“大粮仓” 助推粮食核心区建设种业导刊(2017年5期)2017-06-27打造永久"大粮仓"助推粮食核心区建设种业导刊(2017年4期)2017-06-19

推荐访问:抗震 节点 框架

【一种新型装配式框架边节点抗震性能试验研究】相关推荐

述职报告最新推荐

NEW
  • 世界环境日的发言稿通用范文4篇世界环境日的发言稿通用范文篇1敬爱的老师、同学们:早上好!今天我发言的主题是“保护环境,从我做起”。我们生活在当今

  • 小学生我长大了作文600字4篇小学生我长大了作文600字篇1时光在不知不觉地流逝着,小学四年级的学习生活紧张而忙碌着,回忆小学一年级时的时光,和现在有着很大

  • 学民法典心得体会范文5篇学民法典心得体会范文篇16月16日,《求是》杂志发表总书记重要文章《充分认识颁布实施民法典重大意义,依法更好保障人民合法权益》。通过

  • 党支部书记不忘初心党课讲稿5篇党支部书记不忘初心党课讲稿篇1同志们:今天,我们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党日活动,我便以此为题,与大家共同思考如何将

  • 光盘行动倡议书1500字3篇光盘行动倡议书1500字篇1 光盘行动倡议书1500字篇2全县广大干部、各服务行业、全体群众:今天,当我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

  • 三年级端午节的心得感受400字左右范文6篇三年级端午节的心得感受400字左右范文篇1全世界有很多节日,中国有很多传统节日,我的家乡韶关也以其独特的方式过着属

  • 庆祝六一儿童节活动策划方案范文8篇庆祝六一儿童节活动策划方案范文篇1学校通过开展庆祝“六一”系列活动,有利于让同学们度过一个难忘的六一儿童节。一、活动主

  • 新上任的培训机构领导讲话稿3篇新上任的培训机构领导讲话稿篇1老师们,同学们:金秋十月是个收获的季节,更是一个耕耘的季节。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集会举行西南大

  • 开展宗教排查工作报告3篇开展宗教排查工作报告篇1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共**市**区委关于印发的通知》防止宗教极端思想向校园渗透,加强无神论教育,推动中华优

  • “最美退役军人”个人事迹简介7篇“最美退役军人”个人事迹简介篇11996年入伍,1999年退伍,现任xx乡农业科技综合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简要事迹:该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