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国防教育背景下三线历史和精神的国防教育融入

| 来源:网友投稿

周 云 张 宇

“全民国防教育是建设巩固国防和强大人民军队的基础性工程,是党的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增强全民国防意识的有效途径,意义重大,影响深远。”[1]《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全民国防教育工作的意见>》,《人民日报》2022年9月2日。而国防历史的教育又是国防教育的重要内容。三线建设是新中国极为重要的一段历史,对我国国防建设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具有深远的意义。在三线建设的过程中,孕育产生了三线精神。三线建设的历史和三线精神,今天仍然具有不可磨灭的时代价值,尤其对于国防教育来讲,是一项非常宝贵的资源。本文的主旨就是探讨将三线建设的历史和三线精神资源有机融入到国防教育中去,从而让三线精神在新时代发挥新的价值。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在我国以西南西北为主的部分地区,开展了一场规模宏大的生产建设——三线建设。所谓三线,就是指从我国沿海以及边疆往内划分三条线,一线指沿海及边疆地区,二线指一线和三线的中间地带,三线包括京广线以西、甘肃省的乌鞘岭以东和山西省雁门关以南、贵州南岭以北的广大地区,具体包括四川省、云南省、贵州省、青海省和陕西省的全部,山西省、甘肃省、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大部分和豫西、鄂西、湘西、冀西、桂西北、粤北等地区。三线建设,主要是指当时在三线地区开展的国防科技工业为主的大规模生产建设。

三线建设的开启,主要是由于上世纪60年代中期我国面临的严峻的国防形势,毛泽东对此进行了深入思考后,提出了开展三线建设的构想,他认为,在原子弹时期,没有后方不行。“三五”计划要考虑解决全国工业布局不平衡的问题,要搞一二三线的战略布局,加强三线建设,防备敌人的入侵。只要帝国主义还存在,就有战争的危险。我们不是帝国主义的参谋长,不晓得它什么时候要打仗。要下决心搞三线建设,一二线也要搞点军事工业,准备游击战争有根据地,有了这个东西就放心了。[2]陈东林主编:《中国共产党与三线建设》,中共党史出版社,2014年,第7页。因此,应该从备战出发,在三线地区进行国防科技工业和其他建设,形成国家的战略后方,以防止战争爆发、沿海地区被帝国主义占领后,陷入后继乏力的被动状态。在他的提议和推动下,中央修改了已经制定好的第三个五年计划,增加了三线建设的内容。根据“三五”计划,从1965年开始,我国在三线地区开展了大规模的生产建设,建设内容以国防工业为主体,同时围绕服务国防科技工业建设,开展基础工业、交通运输、邮电通信等领域的建设。三线建设还包括小三线建设,即各省、市、自治区各自建设的战略后方,以建设生产枪、炮、弹药和地雷、手榴弹的轻武器企业为主,同时也包括为武器配套的工业、交通运输业和邮电通信业,主要为满足地区自卫战中地方部队和民兵作战需要,也为野战部队提供武器弹药。

三线建设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1964—1970年,投资560多亿元,占同期全国基本建设总投资的48.5%。1964—1966年是三线建设的第一个高潮,以大西南为重点,据不完全统计,在西南、西北三线地区安排了300多项大中型项目。1969—1970年为第二个高潮,1969年中苏珍宝岛冲突后,以豫西、鄂西、湘西为重点的中南三线建设迅速展开。三线建设的多数项目于此时期投产或大体建成。第二阶段为1971—1980年。投资1492亿元,占同期全国基本建设总投资的36.4%。1973年,国家计委实施“四三方案”,其中一些大型化工企业如四川维尼纶厂等落户在三线地区。到1980年底,三线建设基本结束。1983年11月,国务院决定全面调整三线建设。至2006年,三线建设调整改造工作基本结束。[1]冯明、黄河:《三线建设历史回眸》,《中国社会科学报》2022年7月4日。

三线建设长达16年、横贯3个五年计划,国家在中西部地区的13个省和自治区投入了2052.68亿元巨资(占同期全国基建总投资的39.01%);
几百万工人、干部、知识分子、解放军官兵和上千万人次民工建设者,在祖国大西南、大西北十几年付出巨大,修建了10条铁路干线,建起了1100多个大中型工矿企业、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其中一些单位逐渐成为西部经济社会发展的脊柱。[2]陈东林:《三线建设:备战时期的西部开发》,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3年,第1页。

三线建设对我国国防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都具有深远的意义:建成了比较完整的战略后方基地,增强了国防实力;
改善了我国工业布局,缩小了东西部发展差距;
促进内地城市发展,推动城市化进程;
推动了内地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增强了民族融合。[3]冯明、黄河:《三线建设历史回眸》,《中国社会科学报》2022年7月4日。

出于保密和隐蔽的需要,三线企业的选址严格遵守“靠山、分散、隐蔽”的方针,大多建于地形复杂的山区,多把厂址设在杳无人烟的地方,条件十分艰苦。而三线建设人员来自全国各地,大部分来自条件比较好的东部地区或大中城市,三线地区的条件对他们是严峻的考验,饮食上不习惯,居住条件也十分恶劣,很多建设者一开始都居住在简易帐篷或茅草屋中。此外工程技术难度大、交通条件差等因素,也都是对三线建设者严峻的挑战,但无畏的“三线人”并没有退缩,他们牢记党中央的嘱托,为了国防安全,为了国家利益,义无反顾地投入到三线建设中,以常人难以想象的勇气和坚韧,克服重重困难,用自己的汗水、鲜血甚至生命,换来了三线建设的顺利进行。可以说,千千万万“三线人”的艰苦实践,铸就了三线精神,没有他们的艰苦奋斗,就没有三线精神的实践基础。同时,三线精神也融合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三线精神的形成,是基于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红色革命精神的传承、社会主义建设的时代召唤和广大人民家国情怀深度融合的结果,是特定背景下国家命运、社会需要和个人责任三者成为价值共同体的文化表达”[4]朱云生、何悦:《三线精神的历史生成逻辑与精神内涵》,《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0年第14期。。

三线精神,经过广泛讨论,形成了“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科学内涵。[1]甘霖:《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人民日报》2019年11月19日。三线精神,是伟大建党精神在三线建设中的传承和弘扬,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在三线建设的过程中,三线精神起到了激励人、团结人、鼓舞人,引领三线建设顺利进行的重要作用。

第一,艰苦创业。三线建设发端于我国经济社会较为落后的时期,布局于广大西南西北内陆地区,自然环境艰苦,基础设施严重缺乏,在这样极为艰苦的环境下,近乎于从零开始创业。据一位从上海援建贵州遵义的三线建设者回忆,“当时什么设备都没有,什么东西都没有……那个时候我们就住在老乡的草棚里面,一个大的草棚,几十个人住在一起,隔成一间间的,在那边的条件很艰苦的。开始工作,开始拉电线什么的,一点点东西拉进去,什么东西都是从上海运过去的,因为遵义基础太差了,工业挺落后的,厂也很少,没什么工业生产……螺丝钉厂都没有,连小螺丝钉都要从上海送过去。真的很落后!我们的生活用品像肥皂、草纸都要自己带过去……肉啊、鱼啊也没有,天天吃大白菜”。[2]张勇主编:《多维视野中的三线建设亲历者》,上海大学出版社,2019年,第91页。然而“三线人”不惧于此,从无到有,在三线地区展开了艰苦卓绝的建设工作,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为我国的国防建设开辟出了战略后方,巩固了国防安全。三线建设充分体现出了伟大的艰苦创业精神。

第二,无私奉献。三线建设时期,三线建设者们告别了生活条件优越的沿海地区和大中城市,投身于三线建设,无怨无悔,奉献终身。“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是一代“三线人”的真实写照。虽然条件异常艰苦,但很少有人退却,他们中有相当多的人都是主动请缨,为三线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他们的行动,充分体现了中华儿女无私奉献的伟大民族精神,也延续了革命战争年代无私无畏、不怕牺牲的伟大革命精神。一直到今天,“三线人”依然是无怨无悔。正如一位从三线子弟成长为三线建设者的亲历者所说:“三线人一路走来,最初在‘备战备荒为人民’‘好人好马上三线’的时代号召下,我们的父母放弃安逸、舒适的生活,远离海滨城市大连和亲人,打起背包,跋山涉水,带领子女移民来到祖国大西南,战天斗地,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展开了一场声势浩大的三线建设……50年来,三线人践行了扎根三线、无私奉献的三线军工精神。”[3]同上,第206页。

第三,团结协作。三线建设,彰显了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在建设过程中,体现出了国家强大的统筹协调能力。在党中央的统一调度之下,东部地区的一些工厂整体或部分搬迁到三线地区,在一些没有工业基础的地方,团结协作开展建设。比如攀枝花的钢铁工业基地建设,就是“平地起高楼”,集全国之力、协调作战,一座现代化的钢铁企业应运而生。三线建设的过程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团结一致、齐心协作的伟大精神,也展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

第四,勇于创新。三线建设这一重大战略决策的作出,是前所未有的,把东南沿海的企业搬迁到三线地区,以应对外国大规模的突然侵犯,这一决策本身就体现出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卓越的创新精神。在建设过程中,又对管理体制进行了创新,比如西南地区的三线建设,设立西南基地基本建设指挥部,由中共中央西南局书记李井泉负责,还包括了国家计委、冶金部、电力部、煤炭部、粮食部、五机部、交通部、建工部、物资部的领导同志以及四川、贵州、云南三省省委负责人[4]陈东林主编:《中国共产党与三线建设》,第121页。,这样的管理体制,有助于协调各方、集中力量进行三线建设。在具体的生产中,各三线单位的技术创新、技术攻关更是层出不穷,如攀钢攻克了铁钛分离的难题。这些都体现了勇于创新的精神。

三线精神传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融合了特定历史时期的时代精神,在实践中孕育而生,成为三线建设中鼓舞人心的力量。在新时代,三线精神又被赋予了新的时代价值,并在国防教育中得以突出体现,从而促进人民群众充分了解国防历史,重视国防安全,提高国防意识,激发献身国防的热情,对于丰富国防教育的内容和途径,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国防安全是一个国家安全最根本的保证,只有国防强大,才能保证国家免受外敌侵犯。“国防教育是国家为加强国防建设、增强国防力量、维护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对公民进行的必要教育”[1]王淑梅主编:《国防教育教程》,军事科学出版社,2013年,第1页。,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三线建设是我国国防建设历史上一个影响深远的事件,对维护国防安全发挥过重大的作用。因此,三线建设历史和三线精神,也应成为当下进行国防教育的宝贵资源。

(一)学习三线建设历史和精神有助于培养爱国主义精神,把爱国主义精神转化成为投身国防事业的精神动力。培养爱国主义精神,把爱国主义精神转化成为投身国防事业的精神动力,是国防教育根本任务之一。“三线人”身上体现出高度的爱国主义情怀,正如一位清华大学毕业的“三线人”的回忆:“我们毕业了,满怀报国豪情,告别清华园,走向生活,走向社会,我主动向党表决心,走向祖国召唤的地方。”[2]张勇主编:《多维视野中的三线建设亲历者》,第177页。关于三线历史和三线精神的宣传教育,就是要突出爱国主义,“反击历史虚无主义的污蔑歪曲,让全国人民特别是青少年从中受到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更加深刻认识到中国共产党为国家为民族做出的伟大贡献,更加增强新中国的历史自信”[3]朱佳木:《进一步认识三线建设史研究的意义与任务》,《当代中国史研究》2022年第3期。。历史虽然已经成为过去,但精神却永存,用这段历史和精神激发受教育者的爱国主义热情,并转化成为人们关心国防、献身国防的强大感召力。

(二)学习三线建设历史和精神有助于提升国家安全意识,了解我国的国防战略。三线建设的缘起,本来就是由于当时面临严峻的国家安全形势,基于巩固国家安全的需要,建设了一大批重点国防项目,三线建设的出发点就是维护国家安全。因此,对于三线建设历史的研究和宣传,三线精神的弘扬和传承,应该把国家安全的相关内容放在突出位置。通过对于历史上国家安全形势的介绍以及我国的应对策略,让受教育者能够对历史上和现实中的国家安全问题产生更为具体的、深刻的认识,从而牢固树立国家安全的意识。多角度地将三线建设历史与现实结合,通过将三线建设历史与其维护国家安全的内容结合起来学习,更进一步了解历史背后产生的原因,以及党和国家作出此项决策的动力,将这些内容融入现今的国防教育之中,也有助于民众国防安全意识的提高。此外,通过学习三线建设的历史背景,也能够让受教育者了解到我国当时面临的国防形势,以及在这种形势下,党中央对国防战略和布局的调整,从而有助于从宏观上了解相关内容的演变历史和现实基础。

(三)学习三线建设历史和精神有助于增进对国防科技和国防工业的认识。三线建设的历史,是一部国防工业和国防科技发展的历史,特别是国防工业,在三线建设中获得了很大的发展和突破,为今天我国的国防工业布局奠定了重要的基础,但这些内容往往容易被人忽略。三线建设历史和精神融入国防教育,有助于让受教育者了解我国国防科技和国防工业的历史及重大意义,从而激发广大青少年献身国防工业、国防科技。

(四)三线建设工业遗产是今天进行国防教育的生动资源。改革开放之后,三线企业在转型期间,一部分企业转型成功继续参与市场竞争,继续成长,如攀枝花的钢铁工业基地、重庆的化工工业基地、绵阳的军工企业这些当时的重点建设项目,在新时代仍然有较大的发展,至今仍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另有相当一部分企业则背负了破产、废弃的命运。前者是三线建设历史成就和现实活力的活教材,应当充分发挥其教育作用。后者也有教育价值,如遗留下来大量的废弃的厂房、停用的铁路,经过改造,建设成红色文化教育基地、相关的文创设施,或者国防教育实践课程重要基地,能够让受教育者亲身感受到三线建设的厚重历史,感受在那个年代国防建设的艰辛和成就,从而对民众开展深刻的国防教育。2022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全民国防教育工作的意见》,提出“要不断丰富实践载体,依托军地资源,优化结构布局,推动各省区市建设一批国防特色鲜明、功能设施配套的全民国防教育基地。”[1]《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全民国防教育工作的意见>》,《人民日报》2022年9月2日。在这方面,三线企业的厂址、旧址大有可为。

国防教育是一项全民性的事业,以国家全体国民为对象,宣传相关的国防知识。三线历史和精神是优良的国防教育资源,是国民了解国防科技知识、国防基础知识、国防安全形势以及国防精神的绝佳素材。它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融入国防教育:

(一)广泛而有针对性的向民众宣传三线建设历史。国防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国防历史教育,“目的是使受教育者了解国防发展历程,国家遭受外敌入侵、争取独立和解放的历程,充分认识国防的重要意义,激发人民参加、支持国防的积极性和自觉性”[2]王淑梅主编:《国防教育教程》,第135页。。广泛宣传三线建设历史,对民众了解国家在三线建设时期的国防状况,认识国防安全的意义能够发挥重要作用。

学校是重要的国防教育场所。要推进三线建设历史和三线精神进入大中小学相关课程的教材,如历史、道德与法治、语文等课程的教材,以及各种课外读本,把相关历史有机融入到大中小学教育中,让广大青少年了解这段历史,感受三线精神,为三线历史和精神的普及打下坚实的基础。各级学校的国防教育中,要把三线建设做为重要的教学内容,系统讲授三线建设历史和三线精神。

三线建设在学校的宣传和普及也要注重针对性和精准性。比如一些大学特别是军事院校、理工科院校为国防科技和国防工业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新生力量,这些学校中开设的相关课程众多,不少学生毕业后将直接走向国防建设岗位,服务于祖国的国防建设事业,因此,要充分做好思政课程,将三线建设历史渗透到相关课程的教学中。一些与三线建设历史有密切关系的高校,也要充分利用这一宝贵资源,讲好三线故事,做好对学生的教育。最理想的形式是在教育部门的统筹安排下,将三线建设历史编入国防教育教科书的案例中;
或者在相关高校开设短期国防建设历史选修课程,把三线建设作为其中的一个部分,通过多种形式全面而有针对性的宣传三线建设历史,从而达到教育目的。

同时,可以在党员干部教育中、群众教育中增加三线建设历史的内容,通过多种多样,喜闻乐见的形式予以宣传。如通过举办三线建设历史与精神展览、三线建设历史知识竞赛、设置三线建设历史文化角、开设三线建设历史专题讲座等,向全社会广泛宣传三线建设历史,将三线建设历史脉络清晰地展现在大众面前,从而提高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国防意识。

(二)通过宣传和弘扬三线精神培育国防精神。培育国防精神是国防教育的另外一项重要的内容,“培育国防精神,目的是使全民树立正确的国防观,形成与维护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相适应的思想、观念和心理,进而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支持和参与国防建设,自觉履行国防义务”。国防精神教育又包括“爱国主义教育、爱军尚武精神教育、英雄主义教育”[3]同上,第143页。等。在三线建设过程中形成的三线精神,包含了国防精神的诸多丰富内涵,是培养国防精神的珍贵教材。

在三线精神的宣传和弘扬中,三线建设历史研究者同样要率先发挥作用,不断地深化研究,把挖掘、提炼、阐述“三线精神”作为研究重点,为打造三线文化,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软实力,丰富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激励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弘扬革命传统、赓续红色血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强大精神力量发挥自己的光和热。[1]朱佳木:《进一步认识三线建设史研究的意义与任务》,《当代中国史研究》2022年第3期。

在面向大众的宣传中,需要推动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要把三线精神看作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一个组成部分来进行宣传,统筹协调各类资源,明确宣传职责,在各类党员干部学习教育中融入三线精神的内容。在面向社会宣传时,除了充分利用一些网络电视手段外,还可以借助城市各种公共基础设施投放相关内容介绍,比如大型公共场所的广告牌,公交、地铁的广告栏等。

(三)通过三线建设者的来讲述三线故事,加强国防教育。在把三线建设历史和三线精神融入国防教育的实践过程中,比较生动的形式当属三线建设者的直接讲述。可以举办三线建设历史系列宣讲会,邀请当年的三线建设者讲述自己的亲身经历。在各类普及三线建设历史、宣传三线精神的活动中,通过三线建设者亲身讲述参与三线建设的感受以及三线建设对自己人生的影响等,重点展现他们热爱国家、无私奉献的精神,以及他们对国防安全的贡献,使受教育者在三线建设者声情并茂的讲述中留下深刻的印象,理解国防安全的重要性,从而达到良好的国防教育效果。

(四)建设以三线企业和三线遗址为基础的国防教育实践基地。有相当一部分三线企业在经历市场经济冲击后,仍然显示出了勃勃生机。相关部门可与企业进行沟通协调,在不涉密前提下,开辟展览陈列场所,既可以作为企业对员工进行厂史教育和对外宣传的窗口,也可以作为对公众进行国防教育的基地。在这方面,一些三线企业已经有了成功的实践。如中国三江航天集团(以原三线企业066基地为主组建)在位于远安县的三线航天066基地旧址兴建了军事博览园,整个园区面积约10000多平方米,分为室内展区、室外展区及游乐区。军事博览园拥有大量飞机、坦克、舰艇的实物、模型和图片,集航天科技、军事文化、科技演示等为一体,成为宜昌市国防教育基地,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那些已经废弃的三线建设单位的厂址、遗址,对国防教育也有重要的支撑作用。三线建设遗留下来的大量厂址是丰富的工业遗产,但目前总体而言缺乏有效的利用,一方面与三线工业遗产尚未被广泛重视有关,另一方面,对于三线工业遗产的保护,还缺乏统一的管理规划和制度支持。因此,为了合理利用资源,三线建设研究者需要在三线建设历史资源系统梳理的基础上,对三线工业遗产作出较为规范统一的界定及整理归类,文物保护部门也需要重视对三线工业遗产的保护,与研究者合作,对其加以充分的保护利用。对于一些较大规模的厂址群,可以经过整合改造重新设计,建设文创公园,设置文化长廊,以及一些具有特色的照片展、宣讲台、电影院等,融知识普及和娱乐消费于一体,让大众在休闲的过程中充分学习相关国防知识。也可以将三线遗址直接建设成三线建设历史文化博物馆,吸引民众前来参观。将上述场所作为国防教育的实践基地,长期承担起开展国防教育实践教学的功能。

猜你喜欢国防历史精神虎虎生威见精神文萃报·周二版(2022年5期)2022-02-18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人民周刊(2021年22期)2021-12-17全民国防 筑梦国防少先队活动(2021年9期)2021-11-05国防小课堂小哥白尼(军事科学)(2021年5期)2021-08-30国防小课堂小哥白尼(军事科学)(2021年10期)2021-02-12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当代陕西(2019年24期)2020-01-18拿出精神学苑创造·A版(2018年7期)2018-08-07知国防 爱国防 等学苑创造·A版(2018年11期)2018-02-01新历史全体育(2016年4期)2016-11-02历史上的6月科普童话·百科探秘(2015年6期)2015-10-13

推荐访问:国防教育 全民 融入

【全民国防教育背景下三线历史和精神的国防教育融入】相关推荐

述职报告最新推荐

NEW
  • 世界环境日的发言稿通用范文4篇世界环境日的发言稿通用范文篇1敬爱的老师、同学们:早上好!今天我发言的主题是“保护环境,从我做起”。我们生活在当今

  • 小学生我长大了作文600字4篇小学生我长大了作文600字篇1时光在不知不觉地流逝着,小学四年级的学习生活紧张而忙碌着,回忆小学一年级时的时光,和现在有着很大

  • 学民法典心得体会范文5篇学民法典心得体会范文篇16月16日,《求是》杂志发表总书记重要文章《充分认识颁布实施民法典重大意义,依法更好保障人民合法权益》。通过

  • 党支部书记不忘初心党课讲稿5篇党支部书记不忘初心党课讲稿篇1同志们:今天,我们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党日活动,我便以此为题,与大家共同思考如何将

  • 光盘行动倡议书1500字3篇光盘行动倡议书1500字篇1 光盘行动倡议书1500字篇2全县广大干部、各服务行业、全体群众:今天,当我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

  • 三年级端午节的心得感受400字左右范文6篇三年级端午节的心得感受400字左右范文篇1全世界有很多节日,中国有很多传统节日,我的家乡韶关也以其独特的方式过着属

  • 庆祝六一儿童节活动策划方案范文8篇庆祝六一儿童节活动策划方案范文篇1学校通过开展庆祝“六一”系列活动,有利于让同学们度过一个难忘的六一儿童节。一、活动主

  • 新上任的培训机构领导讲话稿3篇新上任的培训机构领导讲话稿篇1老师们,同学们:金秋十月是个收获的季节,更是一个耕耘的季节。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集会举行西南大

  • 开展宗教排查工作报告3篇开展宗教排查工作报告篇1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共**市**区委关于印发的通知》防止宗教极端思想向校园渗透,加强无神论教育,推动中华优

  • “最美退役军人”个人事迹简介7篇“最美退役军人”个人事迹简介篇11996年入伍,1999年退伍,现任xx乡农业科技综合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简要事迹:该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