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化石科院:建设高水平创新技术“流水线”

| 来源:网友投稿

粟灵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1人,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2项、一等奖8项,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2项,国家级奖励的科技成果134项,省部级、集团公司、全国性行业学会/协会及以上科技成果共1065项……这份足以让大多数企业望尘莫及的成绩单属于中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石科院”)。

创建于1956年的石科院,现为中国石化直属的石油化工综合性科学技术研发机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石科院均研发出对中国炼油工业发展具有举足轻重意义和推动作用的重大技术,并具备了一定的国际影响力。

这种持续产出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母公司中国石化的一体化发展模式。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我国许多行业科研与生产“两张皮”的问题十分突出。但中国石化成立伊始,就对標世界一流石油企业建立起一体化的发展模式,从公司治理的角度为产销研用深度融合打下坚实基础。

近年来,随着国企改革不断推进,石科院在良好基础上加大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力度,聚焦建成“一条以科学方法不断生产高水平创新技术的‘流水线”,通过优化管理体系、打造协同体系、深化用人机制等方式,推动科技创新实力迈上新台阶。

改革“诊断书”

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是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关键举措。“如何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成为当前摆在中国企业面前的一项重大课题。

在我国,科研资源主要集中在科研院所,企业的原始创新能力相对薄弱。这些科研院所大多处于企业外部,企业加强科技创新,往往需要通过构建创新联合体等方式,并克服二者评价体系不完全一致等问题。

以石科院为代表的央企科研机构是一个特殊的群体。“相比其他创新主体,央企科研机构具有离市场近、对市场需求反应灵敏、对行业痛点把握最全面等突出优势。”石科院院长李明丰说。

他提出,在社会功能层面,央企科研机构的研发活动与产业应用、公共服务紧密融合、互相促进,在连接行业需求与创新资源过程中发挥着桥梁和纽带作用;
在工作模式层面,其科技创新工作常融于经营活动,既紧贴行业又紧靠科技前沿,具有应用基础研究和共性技术攻关的双重能力。

这些突出优势要求央企科研机构在新一轮国企改革中不断增强核心功能、提高核心竞争力,发挥“三个作用”。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石科院提出“用一体化体系思维构建高水平创新技术流水线”。

李明丰表示,央企科研机构管理制度必须满足双重要求——既要服务“国之大者”,高质量开展公共性、战略性和综合性研发活动和科研任务,又要遵循创新规律,形成具有充分自主性、灵活性,能够有效激发创新动力和活力的运行机制和管理方式,充分适应科研攻关任务特点和组织方式。

为此,石科院自查短板,为改革开出“诊断书”。

事前层面,科研规划对中长期科研发展方向的思考与探索不够,“指挥棒”作用有待发挥。课题立项的前瞻性与科学性有待进一步提升。

事中层面,课题研发质量的总体把控和精细管理尚有提升空间,尚未建立起科研项目小试、中试、工业试验等不同研发阶段的分层分类精细化质量标准。大兵团作战优势和研究院综合优势的发挥还不够充分,科研人员在行政层面的决策行权机制有待完善。

事后层面,技术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和效率有待提升。在促进课题从小试到中试到工业化,为用户带来价值方面引导、对原始性创新和成套技术的鼓励力度有待加大。技术评议的具体要求有待细化,责任专家作用有待加强。

基于这份“诊断书”,石科院对症下药,推出一系列改革举措。

优化管理体系

建设高水平创新技术流水线,核心是通过流程各节点责权利的精准定位和人财物资源的合理配置激发科研人员的创新活力和动力。

针对事前层面科研规划“指挥棒”作用不强的问题,石科院全面实施科研门径管理,提升科研立项质量。

石科院在项目立项阶段设立“准入”门槛,压减课题总量,细化审查标准、加大审查力度,引导科技资源配置更加聚焦符合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方向。根据课题研究领域设立学委会专业组进行评审,根据研究阶段对小试、中试和工业试验阶段申报课题进行分组评审,协助科研人员凝练关键科学问题、优化课题科研方向,扣好“第一粒扣子”。2023年,全院近90%课题通过门径评审,课题开题质量明显提升。此外,区分基础性工作、基础研究课题、前瞻研究课题,增加同类小试课题申报限制,将小试进中试、中试进工试比例设为限制条件,做到“少而精”。

针对事中层面课题研发质量有待提升的问题,石科院强化科研项目质量控制,保障规划有效实施。

“科研项目的质量控制是确保产品或服务研发成功、满足市场需求的关键,各研发阶段的质量标准应基于市场需求、竞争分析和企业战略而制定。”李明丰说。

为进一步做实科研项目质量管理,石科院制定实施《科研项目/课题阶段质量目标管理办法》,围绕文章专利、成果评定等5方面,明确基础研究、小试研究、中试研究以及工业试验4个研发阶段的19项质量标准与控制要求,突出精细化过程管理,从严管控课题质量,持续提升课题研发水平。

针对事后层面技术成果转化力度有待加强的问题,石科院强化成套技术研发,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进程。

成套技术是指根据一定的技术规范和要求,将多个相关的技术方案、技术设备和技术工艺组合成一个完整的系统或解决方案的方法。石科院党委书记王哲透露,石科院将成套技术作为科技成果快速转化总抓手,制定《成套技术管理办法》,明确成套技术开发分类、考核指标等管理要求,在工艺技术类、产品生产技术类、装备制造技术类等三类中诠释28项具体内涵和载体要求,为推动课题从小试到中试及工业试验阶段快速转化提供支撑,确保研究课题真正为用户带来价值、为行业解决问题。

石科院优化管理体系的一系列举措取得积极成效。

2022年,第三代芳烃成套技术首套工业应用装置——九江石化89万吨/年芳烃联合装置一次开车成功并产出合格产品,显著提升了我国芳烃生产技术水平和国际竞争能力。以石科院为主要参与单位之一的中国石化芳烃开发团队被国务院国资委评选为2023年度“央企楷模”。

2023年,石科院、中石化湖南石油化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湖南石化”)联合研发的新一代己内酰胺绿色生产成套新技术助力湖南石化己内酰胺产业链搬迁升级项目全线贯通建成投产,重油高效催化裂解(RTC)技术在国内最大规模装置顺利投产,有效填补我国利用劣质重油生产丙烯、乙烯的空白。

目前,該公司还在加速推进万吨级废塑料连续热裂解项目进入工业示范。

打造协同体系

在优化管理体系的同时,石科院也重视打造协同体系。

在石油化工领域,石科院保持着与集团内外相关单位“大兵团”作战的优良传统。2015年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获奖项目“高效环保芳烃成套技术开发及应用”,就是由石科院联合中国石化工程建设公司、扬子石化、海南炼化等集团内部单位及中海油天津化工研究设计院等外部单位共同完成。

王哲介绍,近年来,石科院发扬传统,组建“大兵团”,由院领导领衔挂帅,抽调骨干力量跨单位集中攻关。该公司联合中国石化工程建设公司、燕山石化、扬子石化、茂名石化、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同济大学、浙江省长三角循环经济技术研究院等11家单位成立“废塑料化学循环利用行业产业技术创新中心”,研究开发集“产学研”于一体的废塑料连续热解(RPCC)技术,热解油收率超80%,与国内外同类技术相比具有显著碳减排竞争力和循环经济效益,已申请中国发明专利55件。

“双碳”目标提出后,中国石化加大在低碳领域的布局力度。石科院从产业、政策、资本等多个角度加强协同体系建设。

其中,氢能领域是石科院乃至中国石化的重点布局领域。围绕中国石化“打造中国第一氢能公司”战略目标,石科院承担氢能产业链秘书长职责。2023年11月,该公司举办“高质量共建粤港澳大湾区氢能产业链论坛”,邀请全国氢能产业链60多家企业、高校和协会代表,就深化开放合作、推动氢能应用现代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开展深入交流。同时,石科院还牵头氢能标准体系建设,在电解水制氢、天然气制氢、储氢材料、氢气纯化、高纯氢分析、加氢站成套技术、燃料电池关键材料等全产业链进行布局。

此外,石科院积极承担国家部委任务。该公司起草的《关于促进炼油行业绿色创新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等四部委联合发布。同时,石科院完成工业和信息化部石化行业“双碳”平台建设,构建起包含低碳技术验证、低碳产品认证、低碳技术服务、低碳标准体系以及石化产品碳足迹数据库在内的一体化“双碳”公共服务平台。

石科院还组建成立了国内首个石化行业低碳产品认证合资公司,提供能源领域低碳认证一站式服务,填补石化领域低碳产品及技术认证空白。

深化用人机制

科研人员是科技型企业的第一资源。石科院深化用人机制,既要完成国企改革“三能”的规定动作,又从自身实际出发推出了一系列减负赋能的自选动作。

干部能上能下方面,石科院实施干部专家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完善干部能上能下相关制度及配套机制。高质量开展管理人员年度和任期考核兑现,以部门目标责任制考核、360度考评为支撑的评价体系为标准,对两次考核排名全院后10%干部、专家进行调整。

收入能增能减方面,石科院制定相关政策,从制度上赋予课题负责人统筹分配科研课题奖金的权力,确保薪酬向一线科研人员、关键核心人才、艰苦岗位倾斜,2023年科研人员平均薪酬显著高于非科研人员。同时,健全科技成果收益分配机制,重点奖励世界先进、首次工业应用技术科研成果。

人员能进能出方面,石科院有序推进竞争淘汰,优化人才队伍结构,目前已基本形成以岗位、能力、绩效为基础的现代化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石科院的自选动作突出减负赋能,保障科研效能。

为保障科研时间,石科院为科研骨干配置了科研助理、专利代理师等专业助手,承担实验设施运维、预算编制、日常采购、经费报销等繁琐的事务性工作。该公司还组建了专利代理师16人队伍,为每个研究室均配置1名归口负责的专利代理师,开展定向培训及辅导,专利业务办理便捷性提升明显,全年获授权中国专利涨幅超过10%。

除了助手配置,石科院还为科研人员建立减负机制。压实责任上,该公司将“为科研人员减负”纳入日常监督、党委巡察及年度支部考核,提升督导检查的严肃性和持续性;
精文减会上,出台每周“无会日”管理办法,严格限制研究室会议数量,每月不得超过4次,科研人员不列席接待性会议;
权限审批上,基于研究室自身特点,探索提高设备维修审批权限,给予研究室更大的资源调动权。

此外,石科院通过信息化、流程简化等方式进一步为科研人员减负。例如,该公司针对信息共享差的问题,加快全领域全链条全环节管理上网,聚焦“信息只填一次”,建立科研管理数据集成平台。针对程序繁琐的问题,突出制度修订的“适用性、可操作性”,进一步规范标准流程,将193个制度、流程、应急预案精简至112个。

猜你喜欢 石科院流水线科研人员 Gen Z Migrant Workers Are Leaving the Assembly Line汉语世界(The World of Chinese)(2023年2期)2023-06-22科技部等五部门联合发文开展减轻青年科研人员负担专项行动现代经济信息(2022年22期)2022-11-13石科院MIP-CGP工艺在山东睿泽化工成功投产流程工业(2021年3期)2021-12-24科研人员破译黑猪肉特征风味物质今日农业(2021年19期)2021-11-27治疗艾滋病,中国科研人员有了新发现家庭医学(下半月)(2020年3期)2020-05-30广东公安科研人员风采广东公安科技(2020年4期)2020-03-17流水线小学科学(学生版)(2020年2期)2020-03-03报废汽车拆解半自动流水线研究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16年9期)2016-01-22中国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渣油加氢催化剂在台湾创最长运转周期纪录石油炼制与化工(2015年1期)2015-04-07SIMATIC IPC3000 SMART在汽车流水线领域的应用自动化博览(2014年6期)2014-02-28

推荐访问:流水线 中国 石化

【中国石化石科院:建设高水平创新技术“流水线”】相关推荐

述职报告最新推荐

NEW